太后看四福晉精神不錯,只臉色略差,就叮囑四福晉要好好吃飯好好休息。
這天康熙帝批完走著來探望太后。
太后略和他聊了幾句后宮前朝的事兒,似是順口一問“皇帝過些日子就要去塞外了吧”
這是前些日子就打算好了的,等到七月底八月初的樣子,皇上就會出行而去了。
康熙帝便恭敬地道了聲是。
太后便說“既然如此,我看不妨帶著老四和老四媳婦兒一起去了吧。”
康熙帝原以為太后會詢問一聲準備得怎么樣了,卻不防備太后突然來了這么一句,不由問道“皇額娘的意思是”
“老四媳婦兒的精神很不錯了。”太后道“這孩子是個心思細膩的,總在京城里待著,很容易想起亡故的雙親,這身子是怎么也調養不好。倒不如到外頭走一走。”
去外頭走走,看看塞外的風光,體會一下那邊的風土人情,再吃一吃那邊的美食,說不定就迅速好轉了。
太后是博爾濟吉特氏,來自于草原。
她深信草原的風光和草原人們的熱情,是足以治愈一切的良藥。
四福晉是個好孩子,讓這孩子去草原上走走看看,也是很應該的。
康熙帝自然知道太后對草原的那一片心。
不過他也有自己的考量,猶豫道“她現在身子弱,也不知道禁不禁得起舟車勞頓。”
“禁得起”太后直接斷言“她不過是虛弱了點而已,又不是底子差怎么禁不起”
康熙帝也不好反駁,連聲稱是。
太后一錘定音“我看這事兒就這么定下來吧。就讓她去。”想了想又說“哦別忘了讓老四也去。對外就說,老四媳婦兒是順帶著的就行。”
只讓四福晉去,不讓四貝勒去的話,那四福晉去得不太名正言順。
就說讓四貝勒同行,順帶著帶上了四福晉,這樣看上去就沒什么問題了。
康熙帝其實也還沒完全定下來要哪些孩子們跟著去。如今定下來四貝勒和四福晉,倒也沒什么不可以的。
還能順帶著給太后個面子。
康熙帝把這事兒好生應了下來。
正好太后說還想讓老四媳婦兒進宮來一趟,康熙帝就索性擬了個口諭讓梁九功去四貝勒府上去宣,說讓老四和老四媳婦兒準備準備,過些日子就要去塞外了,你們準備一下衣裳行李。
第二日,四福晉進宮來謝恩。
雖然皇上這話是讓梁九功私底下和她說的,沒有讓外人知道。可皇上既然心里清楚,那她就得來謝恩。
康熙帝和她說了會兒話后,就趕了她去太后那邊“太后想要盡快見你一面,左右無事,昨兒就讓梁九功去催了催你。”
珞佳凝心說梁公公那去宣口諭的事兒,難不成主要是為了今日讓她再進宮來一趟
她疑惑著去了寧壽宮后,才發現德妃也在。
只是平時經常粘著太后的五公主她們,倒是不見了蹤影。
看到四福晉來了,太后歡喜地朝她招手“來來,到皇祖母跟前坐著。”又問“暉哥兒今日怎樣”
“他啊,吃得好睡得好,勞皇祖母掛心了。”珞佳凝說“我原不知道要來您這兒,只想著去乾清宮給皇阿瑪謝個恩,就沒帶暉哥兒來。”
其實這話也不過是客套一下,說明沒帶暉哥兒來而已。
大家都知道,四福晉最懂禮了,但凡進宮,就一定會看看太后和德妃娘娘的。
所以太后聽了她那句“不知道要來這兒”后,沒有不喜,反而笑了。
“是不是昨日梁九功偷偷和你說,今日謝恩不用帶著暉哥兒的”太后心中了然,笑著說“這話是哀家讓皇帝加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