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驚訝道“你想到什么了”
“皇祖母還記得四爺的那個庶女么”珞佳凝挽著太后的手臂,輕聲細語“她如今也要出閣了。皇阿瑪還沒明說怎么辦她的婚事,我就想著不如借了這一次的機會,熱鬧熱鬧。”
四阿哥的那個庶女瑾瑜,乃是妾室李氏的孩子。
李氏早已被逐出四阿哥的府上,瑾瑜因為曾經心思不良而被送到了莊子上,宋格格自愿去了莊子上照顧她。
平時珞佳凝偶爾也會去探望她,雙方聊幾句,話不投機也說不了多久。
如今那個孩子已經到了適婚的年紀,再不嫁都是老姑娘了,珞佳凝就把這事兒提上了日程。
其實,珞佳凝前些年就問過康熙帝的意思,康熙帝一直含糊不語,說再等等。
眼看著太后都提起暉哥兒的婚事了,瑾瑜比暉哥兒還大幾歲,她不出嫁的話暉哥兒的親事也不好直接提上日程。
珞佳凝見皇上那邊顧不上,這就借機尋了太后說起這事兒。
之前沒找太后,是因為皇上說他自有安排。可現在皇上因為太子被廢的事情而不愿意多管其他,如今她還是找太后為好。
太后倒是真忘了四阿哥還有那么庶女。
仔細思量半晌,太后這才記起來了這一號人,忙對四福晉說“幸虧你提起來。照你說的皇帝的態度,他應當是有打算的,只是他可能又把這事兒忘了。”
語畢,太后叫了她身邊得力的嬤嬤過來,吩咐道“你去皇帝那兒,問一聲,雍親王家那個庶女打算怎么辦”
珞佳凝叫住嬤嬤,詢問太后“這樣直接問皇阿瑪會不會不妥當”
“你問自然是不妥當的。”太后故意板起臉“我是他皇額娘,為了孩子們問他幾句怎么了。”說著就催促嬤嬤“趕緊去。現在他心情不錯,許是就直接說了他的安排。”
那嬤嬤笑著應了一聲,小碎步過去問康熙帝。
不一會兒,嬤嬤回來福了福身“稟太后。皇上說,封個郡主去蒙古,又風光又體面,最好不過的。”
說罷,嬤嬤又小聲道“本來只是要封郡君的。后來不知皇上為何又改了口,說郡主妥當。”
太后點點頭讓嬤嬤退下,又拉住四福晉的手“這應當是最好的結果了。你和老四說說,給孩子趕緊置辦起來,體體面面就好。”
珞佳凝小聲詢問“皇祖母可知皇阿瑪為何把郡君改為郡主了嗎”
她其實約莫知道點皇上的意思,卻又不太肯定,還是詢問一下太后比較妥當。
太后嘆了口氣,望著咸陽宮方向,開口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味“皇帝的幾個孩子里頭,一個個都不識好歹,年長的里面也就你家老四穩妥些。他想抬舉老四,就從你家這個庶女開始吧。一個庶女他都肯抬舉,你們雍親王府他更是放在心上了。”
珞佳凝笑著謝過了太后,又說了句多謝皇阿瑪后,心里卻十分明白地意識到,康熙帝這樣做還一個原因。
瑾瑜若是平常旁人的孩子就罷了,可她是罪女李氏的孩子。康熙帝是萬萬不會讓她留在京城的。
他非要李氏的這個孩子必須離開京城不可,為免四阿哥傷心,才抬舉這個孩子做郡主。
明面上是給她個郡主的身份嫁到蒙古去,風風光光。實際上,皇上是把李氏的孩子弄得遠遠的,不要留在京城,免得他看到了礙眼。
要知道李氏那個時候偷偷弄起暖香丸的事情,甚至妄想著在四阿哥的吃食當中放上這東西,算是有謀害皇子之心,留一命都是皇上格外開恩了。
珞佳凝也曾考慮過,瑾瑜可能是無法留京的。
畢竟大清的公主們也大都和親了,當初五公主和七公主之所以能留在京城,也都是太后格外開恩留了下來的。
至于瑾瑜,對太后來說確實沒那么重要甚至說也有些礙眼,太后不可能為了瑾瑜而去找皇上強留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