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畢,康熙帝若有所思“若真老十四在邊關干出一番事業,倒也不錯。最起碼,往后是你一個助力”
十四阿哥和四阿哥是真真正正血緣至親的同母親兄弟。
更何況,十四阿哥與四阿哥兄弟情深,萬萬不會做出來背叛自己親哥哥的舉動。
如果十四阿哥鎮守邊關得了百姓和朝中上下贊許的話,往后四阿哥繼承大統,朝政就愈發穩固起來。
胤禛沒想到康熙帝還會為他想到了這一層,不由對父親感激萬分“多謝皇阿瑪為兒臣思量良多。”
“倒也不必如此客氣。”康熙帝無力地擺擺手“朕老了,往后這天下,就都是你們兄弟們一起努力的了。朕只希望能看到你們兄弟和睦友愛,這便足夠。”
想當初,這些兒子們你爭我搶,誰也不服誰。
后來在四阿哥和四福晉的努力之下,許多弟弟和妹妹都和他們夫妻倆擰成了一股繩卻不是朝堂紛爭的那種繩,而是兄弟友愛的那股繩。
康熙帝想到現在孩子們的和睦狀況,絕大多數都是來自于四阿哥和四福晉的努力與善意,不由心中熨帖,對著四阿哥說話時,眸光也柔和許多“這些年來,也得虧了你和雍王妃啊。”
胤禛揖禮“這是兒子和王妃應當做的。”
康熙帝笑笑。即便兄友弟恭是應當,在尋常百姓家也很難做到,那如今雍親王和王妃做到了,其中的艱辛又怎是“應當”二字可以囊括的
他自心中有數,于是沒有多說什么,只欣慰地目送兒子出了屋。
德妃是這天傍晚,方才知道自己小兒子即將出征西部的事情。當時她就哭成了淚人,跑到乾清宮求見皇上。
梁九功如今也不用日日站在廊檐下守著了。如今他也已經年邁,身體大不如前,倘若一直那樣站著伺候的話,怕是撐不住。
康熙帝念在這個老人一直伺候自己的情分上,免了他一直站在廊下候著的差事,只命他每日里正常隔一段時間到跟前守著就好。其余時候,則讓他的幾個小徒弟輪番跟著。
德妃來的時候,正趕上梁九功在康熙帝跟前伺候著。
一進屋,德妃便要跪拜在地。幸好梁九功眼疾手快,朝自己小徒弟使了個眼色,小太監們上前攙扶住了德妃。
德妃泣不成聲“皇上胤禎這是做錯了什么竟是讓皇上這般待他,把他遠遠地遣了去邊關待著。那地方苦寒無比,胤禎他從小就長在京城,怎能吃得了邊關的苦”說著潸然淚下。
康熙帝指了位置讓她坐。
她不樂意,非要站著。
“給德妃搬個椅子過去。”康熙帝指了小太監做事,看德妃在原著的地方有椅子坐下了,方才嘆了口氣“朕年輕時候就時常征戰西邊各部。后來,他們大一些了,朕不也經常帶著他們去西邊嗎往年也沒見你不樂意,怎的這個時候就、就不同意了呢”
德妃擦了擦眼角,淚水又滑了出來,卻顧不得繼續擦了,只直直地望向康熙帝“皇上,那時候您御駕親征,或者是帶著胤禎他們出征,都是去上一年半載的就也回來了,又不似胤禎這一次出征這般”
雖然德妃是長在深宮中的婦人,可是托了這幾個能干兒子的福,她對這些戰場上的事情多多少少也有些了解。
她知道,十四阿哥這一次領兵出征,怕是要長久留在那里的,短則載,長則十幾年甚至更久,這都說不準。總得把那邊的戰事暫時平息了告一段落,方才能夠歸京。
是以她才會這樣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