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宣鳴雖然是江氏的獨子,卻和江氏長的不像,倒是像極了父親阮清巒,一身的書生氣。
他被教養的很好,說話也慢聲細語的。
“鳴哥兒,聽你母親說,你在學堂里讀書很用功,夜里都還要挑燈誦讀呢。”阮老夫人頗為語重心長,“肯用功讀書當然好,但也要懂得勞逸結合,可別累壞了自己。”
阮宣鳴恭恭敬敬地“祖母放心,孫兒都知道。”
在青崖院坐了半響,蘇姝才自己回去蘅華院。阮清川因為有事,中途和阮老夫人告辭,回去了他前院的書房。他走后不久,阮清巒、阮清右兄弟倆也相繼走了。
陽光很好,照的院子里明晃晃的。
蘇姝看著天色還早,就吩咐人把她陪嫁過來阮家的,暫時又用不到的嫁妝都放到了庫房里。
原來在她的秋水院當管事婆子,又跟著她過來阮家的婆子姓吳,也是蘇家的老人了。
“嬤嬤,這庫房的事情我就交給你了,你記得登記在冊。”蘇姝讓蓮兒請了她過來,說道“還有以后莊子上以及我的那些陪嫁的酒樓、飯樁等來往的收益,都有你過去驗收”
吳婆子應“是”,笑道“夫人請放心,老奴都記下了。”
她跟了蘇姝過來,自然是一家子都算是蘇姝的陪房,一家子都在搬去了莊子上做活。她現如今也和秀兒、蓮兒一樣,住在后罩房里,是單間的屋子。份例和待遇和蘅華院的管事李婆子是一樣的。
臨近中午的時候,給阮清川熬湯藥的婆子把類似砂鍋的物件等搬來了西廂房。
她再次熬湯藥的時候,就喊了秀兒來看,告訴秀兒湯藥在熬制之前,要先把草藥在水里浸泡一刻鐘,然后共熬煮三次,把熬出來的湯藥再兌到一起去,是一天的量,分三次服用即可。她還細細的給秀兒講了要如何看管火候。
阮清川趕在午飯之前回來了蘅華院,他公務要用的東西也都從前院的書房陸續搬來了蘅華院的第一進院落,還單辟出來一間屋子做了書房。堂屋也做了待客的廳堂使用。
午飯的時候。
蘇姝喝了一碗酸辣粉。她是覺得極其好吃的,又酸又辣而且麻的也帶勁。
阮清川吃的是清爽細面,里面放的有西紅柿、青菜、青椒、香菜等,還臥了個荷包蛋。又淋了香油,聞著很香,也是好吃的。
阮清川看蘇姝辣了一額頭的薄汗,偏她吃的還熱火朝天,難免有些擔心,“姝姐兒要不,咱們不吃了。你嘗一嘗我的湯面好不好”
蘇姝探頭看了一眼阮清川的碗里,搖搖頭,“我不要。”
也太寡淡了,反正她是吃不下。
阮清川拿出帕子給她擦汗,又吩咐秀兒去涼了一盞茶水過來,好讓蘇姝感覺太辣的時候喝一口。
到了下午。
兩個身穿豆綠色夾襖的丫頭過來給蘇姝磕頭行禮,都是細白皮膚,圓盤臉,長相溫婉可人的。
個子高的一點喚冬陽,個子稍微低一點的喚冬雪。
蘇姝正在內室指使著小丫鬟干活,把擺在高幾上已然有些敗掉的百合花給換下來。
她看到倆人時,還愣了愣,有些沒反應過來,“你們是”
“奴婢以前是跟在二爺前院的書房伺候,都是做端茶倒水一類的活計。”冬雪說道“現下二爺從前院的書房里搬了回來,也不再用奴婢們伺候了。奴婢問了管事婆子,就過來問一問夫人,想請夫人再給安排一些別的活計。”
二爺是從來不讓她和冬陽近身伺候,一應的穿衣、服侍等都是由文泉和文昆來做。
蘇姝“哦”了一聲,轉頭去看坐在羅漢榻上看閑書的阮清川。她喚,“夫君”。
明明是和平常一樣的語氣,偏偏阮清川就從中間聽出了疑問。
他抬眼去看蘇姝,說道“隨你怎么安排都好。”
冬雪和冬陽確實是他前院書房的丫鬟不假,但他幾乎也沒有同她們說過話。
蘇姝想了想,就問冬陽和冬雪,“你們倆人平日里除了端茶倒水都還會做什么”
她前世的記憶里并沒有這兩個長相出眾的丫鬟,想來是因為不夠重視阮清川,自然更不重視在他身邊都待著的是誰。
冬陽和冬雪互相看了一眼。
冬雪說道“奴婢的爹娘原來是花匠,專程種花往外賣的。奴婢也會一些養花種花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