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路子的演員也許抓住一個機會就紅了。
但野路子的導演……
沒有四五年的磨練,你永遠別想拿上話筒!
就這,還是因為國內的人才稀缺,時間縮減了的緣故。
要知道,在歐美國家,你除非浸Y在副導演的位置十年以上,否則根本別想碰什么話筒!
當然,在娛樂圈,一切還是要以資歷為主。
一方面是時間,另一方面,則是作品了。
你要是參與的部部作品都是大爆的作品,那么這個時間會大幅度縮減。
但就算如此,沒有三年以上的副導演經歷,也別想去碰執導筒!
而科班出身的導演,有什么好處能夠讓人趨之若鶩呢?
很簡單,科班出身的導演,不但有著相應的人脈,更重要的是,可以扯虎皮。
換句話說,可以更容易的忽悠投資商,拉到投資。
畢竟,不是誰都是那種大款富二代,投拍自己的作品出道的。
更多的導演,都是家境一般的普通人家。
那怎么讓投資商投資并且將你的電影拍出來呢?
這就需要涉及到另外十分復雜的人脈了。
據傳說。
作為科班出身的導演,如果在上學期間,就表現十分不錯,并且能夠得到貴人提攜的話,那么就很有可能會進入一個娛樂圈最為頂級的圈子。
也就是傳說中的“京影門”、“中戲幫”以及“上戲派”。
當然,這都是戲稱。
說白了,就是圍繞著這三家國內頂級的藝術類學院而產生的小團體。
這些小團體之中,又有著各自的人脈。
總的來說,同學校出身的藝人,往往都會抱團。
畢竟同門之誼,在娛樂圈是十分看重的。
只要能夠進入這樣的團體,那么投資什么的,就根本不用擔心。
結個善緣這種東西,那些出道多年的藝人們,可是要比王輝更精通!
好在,雖然報考的專業變多了,但實際上增加的業務需求并不多。
表演類的,因為有著配音班的打基礎,所以很快就準備完成。
至于導演班……
說實話,就連導演班的同學本身,都不知道自己這個專業考什么。
有的時候,會進行筆試,有的時候,會考你一些理論知識。
還有的時候,會干脆就讓你指出某些片段中的錯誤。
總之,導演班的考試模式是千變萬化的。
運氣好,你就過了。
運氣不好,那就十分抱歉了。
說是三個專業,實際上只要報考兩個就好了。
唯一讓王輝吐槽的,就是今年是中戲先開始,京影則是第二天。
也好,省的來回折騰。
時間很快就到了二月份的中旬。
今年的春節,王輝以自己要備考為由,只是和姚姨過了一個大年三十,大年初一,就一個人回到了工廠。
因為是大年初一,電影廠自然也沒有開張。
不過好在,還有人執勤。
打了招呼,王輝走進了電影廠。
正準備去做晨功,就聽到有人在背后叫他。
“輝子!等一等!”
王輝回頭一看,臉色變得有些奇怪。
“劉科,您找我有事?”王輝好奇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