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遺憾的是,整個華夏,沒有一個人能夠達到大師的境界,更何況是宗師了。
宗師,顧名思義,是能夠開山立派的存在,自然就是那些在影史上留名的知名大導演們。
大師,是比宗師弱一些的存在。
他們雖然不能開宗立派,但也已經能夠駕馭各種題材,并且也有著屬于自己的拿手絕活的。
而且大師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大師的作品,從未失手過!
換句話說,哪怕大師拍出來一部文藝片,也照樣可以做到雅俗共賞,票房雖然不算多高,但也絕對不小!
真正的藝術,是雅俗共賞的,而不是曲高和寡的。
大師之下,就是普通的大導演。
大導演則是在某一個方面,達成了一些成就,但沒有大師級別的導演厲害,含金量也差了一點。
而大導演則是初步掌握了各種類型,已經可以做到駕馭大多數題材,但在從未接觸,或者并不是自己拿手的作品的時候,往往又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賈章可。
作為第六代導演之中,為數不多的比較低調的存在,賈章可適合的是文藝片,可拍攝的商業片……
其實王輝之所以能夠剛剛出道,電影的執導實力就已經到達了準大導演的階段,就是因為他有著前世的積累。
前世雖說王輝混的并不怎么樣。
但作為一名電影發燒友,閱片量絕對是一個很恐怖的存在。
再加上雖說來到這個世界也沒有幾年,但他一直都在充實著自己。
再加上遠超現如今十年的眼光,所以達到準大導演的程度,并不困難。
導演的閱片量,也叫做拉片。
王輝上一世比較多,有著快進和倍速的幫助,達到了四千部。
這一世比較少,畢竟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也沒有幾年。
但作為電影學院的學生,拉片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大學三年加上之前的兩年,五年的時間,王輝也前后看了近千部。
和前世不同的是,這一世的王輝,主要看的都是爛片,或者是某些未經上映的片子。
這些片子,大多數都是十分糟糕的存在。
但偶爾的,這些片子之中,也有著偶爾的閃光點存在。
也許這些閃光點并不是多么出色,但對于某個概念的理解,也足以引人發省。
在武俠中,有一種類型的俠客是很受讀者喜歡的。
那就是某個俠客,經歷過一百次、一千次的比武失敗自后,從此領悟了屬于自己的武功,從而大敗賊寇的橋段。
王輝顯然就是這樣的俠客。
每一部片子,并不會因為它爛而選擇直接跳過。
而是特意從爛片之中,分析出這樣一部片子為什么爛,然后給出自己的判斷,然后再結合兩部片子的效果,進行各種推斷,從而提高自己的水平。
這種方式,自然不是王輝獨創的。
實際上,許多家庭條件并不富裕的學生,都是用這種方式來提高自己的水平的。
只是……
大多數都會伴隨著走進這個圈子之后,被各種誘H消磨了心志,蹉跎了歲月,當再次醒悟的時候,卻已經為時晚矣。
最終,也只能黯然離開這個圈子,泯然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