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任何一部電影,口碑、票房雙雙爆發的情況下,那么這部電影的票房就會如同過山車一樣繼續著。
春節檔七天之后,《那些年》的票房,成功突破四十億。
其實之所以七天的時間爆發出五億的票房,尤其還是在上映近一個月的時間之后,一方面是因為電影本身的質量,另一方面,卻也是因為過年期間,往往正是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時候,很多人并沒有時間去觀看電影,雖然每天聽說《那些年》的票房很高,但也并不是十分想要去看,對于這些人而言,電影只是生活的調劑品,只有到了空閑的時候,才會去看一下平日里繁忙工作而無法觀看的電影。
這也是為什么會拿下五個億票房的原因。
至此,《那些年》在多種因素的加持之下,終于成功突破了四十億。
而此前,國內最高票房記錄,是馮導的《非誠勿擾》,票房是近七個億。
一戲封神來形容,再合適不過。
不過相對于外界的震驚到麻木,公司內部自然就是各種欣喜若狂。
畢竟,任何一家娛樂公司,創造出這樣一款堪稱現象級的作品,絕對是一劑強而有力的強心劑。
只是王輝本人,卻只是有些驚訝而已。
但仔細一想,其實也并不奇怪。
首先,華夏的院線數量,要遠超前世近十倍的數值。
四十億看上去很多,但實際上在前世這個時候,恐怕也就只有不到三個億,甚至只有兩個億左右的票房的觀影人數。
其次,王輝正當紅,國民好感度正是爆棚的時候,又是青年導演,本身就有著各種光環,再加上作為導演,本身又是公司老板,形象上也沒有任何不健康的東西,為人也十分低調。
雖說花邊新聞比較多,但人家既沒有官宣的女朋友,也沒有結婚,年輕人相處自然也沒有什么。
當然,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王輝是個男人。
不得不承認,在華夏,男性在某些時候受到的優待,的確要比女性強很多。
男人的紅顏知己多了,叫做風流。
女人的藍顏知己多了,叫做放蕩。
再加上作為導演,本身又有著才子的加成,風流一些又怎么了?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王輝并沒有什么太大的黑點。
再加上為人低調到不行,不參加任何綜藝,也就一直帶給人們一種是十分神秘的感覺。
也讓許多粉絲又恨又愛。
恨他明明長了一張當紅小生的臉,卻絲毫沒有任何跑宣傳的覺悟,而且根據Dream流傳出來的形象,更是將其塑造成了老成的形象。
簡單、規律、沒有那么多的負面新聞,雖然緋聞多了一些,但也無傷大雅,更別提王輝背后的交際圈也大的可怕。
從西北圈,到京圈,再到魔都幫,近乎內地所有的圈子里都和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樣的家伙,又怎么不引人好奇。
更何況,《那些年》雖然被一些磚家叫獸指責教唆未成年人早戀的問題,但本身的故事卻是一個十足傷感的小清新故事。
所以不論是在內地,還是韓族、日族,都有著不錯的市場。
而644,也算是Dream旗下第一個走出亞洲,面向世界的女藝人。
本身氣質絕佳,又有著舞蹈功底在身,本身還多才多藝,性格也十分討喜,長得雖然在娛樂圈只能說是中上之姿,但也正是眼緣極佳的類型。
所以相輔相成之下,《那些年》也越發火爆。
反之,反倒是作為男主角的胡哥,就有一些尷尬了。
雖然這部作品傍身的情況下,讓老胡的各項待遇都好了許多,但相對比644提高的人氣,還真的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