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對于演員的精力,就連體力也是一項巨大的考驗。
這個時候,一方面就體現出藝人團隊的重要性了,另一方面,也要看劇組統籌的能力了。
通常而言,是不會連續進行多場的情緒爆發戲份的。
所以如何處理演員在情感爆發戲之后,需要做到的準備和規劃,也讓王輝大受裨益。
此前,王輝也拍過那些情感沖突的戲,但說實話,如今看來,自然是有著許多漏洞存在的。
其次,就是馮六爺在場面上的調動。
在整個華夏,論大場面的調動,首選自然是香江的那一批大導演們。
其次,才是內地、韓族、日族、彎彎。
但并不意味著內地就沒有適合拍攝大場面戲份的導演了。
只是這樣的人很少。
馮六爺絕對是其中之一。
為什么在王輝看來,馮六爺位列于三大導演之列呢?
論才華,他比不上姜紋。
論畫面鏡頭,他不如老謀子。
論對藝術的追求,他不如陳愷歌。
甚至因此許多人diss他是只知道抱朔爺大腿的掛件。
但誰也沒有想過,論對劇組的掌控能力,除去很早就在香江打拼的吳景之外,整個內地,沒有任何人能夠比得上他!
任何一個導演,掌控劇組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為什么許多大導演在拍攝商業片的時候折戟沉沙了?
可在千禧年之后的十年里,馮六爺這塊牌子,就是國內響當當的牌子!
為什么?
很簡單。
就是因為馮六爺的厲害,在于對于場面的掌控能力。
換句話說,雜而不亂,有條有序。
朔爺當然很牛嗶。
但朔爺的作品,也是公認的難改編。
馮六爺能夠將其改編成功,顯然不僅僅只是因為他是“花瓶”而已。
掌控一個四十來人的劇組,和掌控一個一百多、甚至兩百多以上的人員的劇組是完全天翻地覆的兩個概念。
此前,王輝掌控人員最多的劇組,應該就是電視劇《仙劍奇俠傳》了。
那部戲,只算有名有姓的演員,除去群演之外,足足有著六十人!
那都已經讓當時的王輝有一種手忙腳亂的感覺了。
要不是老謀子派了一位經常跟著他的副導演前來幫忙,王輝差點搞砸了。
可《唐山大地震》是電影!
電影也就意味著,就算是群演,也是需要進入鏡頭的!
換句話說,除去有名有姓的演員之外,任何一名進入鏡頭的人員,都要掌控住!
這很難!
雖然群演用不到導演親自講戲,但在拍攝的時候,場面調度、角色走位,以及其他的相關事情,也讓王輝受益匪淺。
雖說馮六爺的劇組相對于王輝的劇組比較粗糙,但在拍攝那些群戲方面,王輝卻不得不承認,自己不如馮六爺太多。
最少,如果讓他控制這一百多號人,并且想要達到自己的預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