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阡頃刻舉刀,三度與他交鋒。
不過是一瞬的前后,戰場與刀劍場又似隔離。他二人激烈殘酷的打斗,使等閑從第一回合就無法參與,速度追不上,力量近不得,人影分不清,勝負判不出,于是,刀劍與圍觀兵將的最真實交流,就只剩下感覺
感覺,也可能是錯覺。
錯覺,吹過的風又全數掃蕩回、掉下的花葉也重新蒸騰起,明明是很久前就開始落的花葉、已經吹去了很遠處的風,是什么力量,是何種速度,將風從最遠處拉回了頭、把花葉在落地前一刻逆升那一瞬,說快真快,稍縱即逝,說慢也慢,如經永劫
而當局者林阡,再次殺入碎步劍境,重溫第一層猛厲毒辣的煞氣圈、復闖第二層鬼祟妖異的防守線,終于,又一次不負自己的預期,離第三層玄妙越來越近
這一回合,林阡自也吸取了前兩次對戰的教訓,不再膽大妄為直接砍過去找死,而是在接近那臨界處謹慎觀望、伺機而動。見招拆招,向來是對付武功強于自己的高手最好招數。
司馬隆震驚天下的碎步劍法,尋常人萬萬突破不得第一層“攻”,但阡顯然不畏它外表煞氣,首次于大崮山相遇就過了這一關卻沒來得及破第二層“守”;上次于摩天嶺廝拼,阡則是越過了防守線而折在了第三層“無防守”。
三層境界細細區分,其實又可分為斥、引兩層。第一層煞氣圈是斥力最強,第二層防守線是斥力稍弱,到第三層無斥力、則換作越來越強的引力出乎意料,變斥為引,把對手引向一個詭異難測的地帶。
“這地帶,詭異難測、至險至疑,難道,是源于司馬隆固有的雄厚內勁”今次林阡和前兩次的感覺,還是一樣,棘手之至,難以破解,甚至,由不得自己觀望哪怕后悔了不想再進攻了,竟也還是被越來越強的吸力給自動帶進了劍境里不由自主
一入泥潭就拔不出,飲恨刀乃至林阡的手,上次還只是被黏住一般,今次遭司馬隆任意吸收,幾乎不聽使喚
原想抽絲剝繭去探究根因,沒想到這劍境越探索就越覺得離奇,至少這跟人世間很多規則都是反著來的距離近了反而吸引,沒打敗敵人不說,反而自己的刀迷了路,林阡唯一能得出的結論就是,這恐怕歸功于司馬隆的內力過強,速度和劍譜皆是輔因
當然,實際的戰斗中林阡的心理活動不可能這么慢,得出這個結論也許是每次打完一輪后的電光火石然后見縫插針地層層疊加,最終才模模糊糊地形成了這樣的看法,在這過程中無數次你來我往危難重重險象環生,使得他根本無暇完成行刀硬抗外的第二件事
然而,若真是因司馬隆內力過強,林阡想要打敗他,就比純粹的破解招式、合并劍境,艱難得多了。換以往林阡還能以自身戰力一搏,但如今正值他走火入魔后不久,如何搏由于每次借戰力過猛都是違反規則,他每次必受到較長時間的懲罰、付出極多的體力代價,如此實力不足素日七成,再想著第三次躍升根本是癡心妄想
何況兩次連續的走火就會引發入魔,再有第三次,不僅妄想、絕對必死,飲恨刀怎可能準許濫用。
阡向來非急功近利之人,本也不希冀能再次大幅躍升,但心知如今自身尚未恢復、無法完全駕馭飲恨刀,因此,就算小幅度的借用、提升都是很難的,這種狀況下,如何對付一個內功過猛的司馬隆
而,“一心二用”的損招林阡已在沂蒙耍過了邵鴻淵,“一拆為二”的境界他在濟南對付尹若儒也已顯露,“走火入魔”的機會他也在大崮山浪費給了徒禪勇和群攻陣容,這些經驗教訓,高手堂不可能不總結,岳離黃摑一定都告知了司馬隆,別說現在林阡連“刀人合一”的水準都難達,就算沒問題,司馬隆也顯然知己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