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得知楊致信的行蹤,立即告知隴右金軍,“戰前掃清此禍患”。
誠然,當完顏承裕等人都知道陜西盟軍要來、接受了軒轅九燁所說的殺楊致信,卻從行軍路線上看,都還以為楊致信會去增援林阡辜聽弦,從而沒有結合情勢引起過多的重視。
加之,百里飄云以虛虛實實來誘導金軍厚此薄彼、刻意抹消陜西盟軍的重要性,讓完顏承裕想不到,楊致信先來救的是這里。
然則,完顏承裕是沒想到,但司馬隆卻想到了林阡在他自己很危險的情況下,將增援讓給另一戰區的寒澤葉,憑司馬隆對林阡的了解,完全有可能,具體參考山東之戰里林阡三番四次的失策和負傷。
整合信息的能力,司馬隆絕對數一數二,也徹底超出了寒澤葉和百里飄云的預算可以說楊致信增援林阡原先是個平淡如水的事實,他們曾想過司馬隆會否太熟知林阡,因此才以連環計來輔助抹消楊致信的行蹤,如此精打細算卻還是被司馬隆察覺意圖。楊致信在這一戰區的完顏承裕等人的心里是“薄”了,偏巧軒轅九燁的一道攔殺令使之在司馬隆的心中又“厚”了回來
契合著楊致信的越來越近,司馬隆感覺到了一絲微妙,是的,這跟百里飄云的計謀一定有關。
兩次已經發生的夜襲、一次呼之欲出的夜襲,百里飄云恐怕不只是嚇唬金軍、騷擾金軍、讓金軍蹊蹺琢磨、咬牙切齒這么簡單再加上寒澤葉的初衷,拖延時間、等待援軍
所以司馬隆猜出了百里飄云的用意是“厚此薄彼”繼而推斷出,百里飄云是一定還會來夜襲的,但是,是在楊致信抵達此地的當夜、并且是實而虛之“他會繼續以百騎示虛引發我們追擊,繼而伏擊并反擊我軍,希冀能夠從正面各個擊破,并通過楊致信來背面助攻那便讓宋軍抓住楊致信這根稻草,與之一同溺水”
當日完顏承裕聽罷司馬隆的推斷,恍然大悟,而百里飄云三四兩夜不動手,更加驗證了這一點。借助軒轅九燁的提醒,司馬隆真的摸清楚了寒澤葉的心理,于是就有了今夜一戰
宋匪太強太硬,金軍的初衷不大好寫,順宋匪劇情就輕松多了。
一個好的軍師,抵得上一百個間諜。
所以宋軍今夜才真是惹火燒身、搬石砸腳、自討苦吃。
值得一提的是,司馬隆幾乎是篤信定西三家不曾言和的,他向來保守,確實不贊成全軍出擊,“宋匪寄望于東面援軍楊致信,就說明西面洪瀚抒的可能性不大。”司馬隆雖然這么篤信,但謹而慎之的性格使得他并沒有對此一口咬定、而是對蒲察秉鉉和把回海的說法也兼容并蓄了。畢竟司馬隆拿不出完完全全的證據,這一事實只能說九成成立。
是以這一戰金軍對宋軍的想法幾乎全然洞悉,卻唯獨不能肯定定西是不是三家宋匪言和了
自洪瀚抒林阡握手休兵之后,曹玄蘇慕梓選擇了偶爾韜晦偶爾犯事,連日來其實金方、林阡方、洪瀚抒方、曹玄方真的就目前時局一直在談判、周旋、暗箭明槍金軍大抵可以相信,蘇慕梓和林阡不會有講和的可能,但洪瀚抒那種鬼神難測
故這段時間內的不敢冒進,完顏承裕多是留給了祁連山的
“祁連山即便來也沒關系,這是一個沖破的好機會,可以沖破他們繼而定西,何以不敢放手一搏”完顏承裕鼓足了日前未曾鼓起的膽氣,聚集兵力下令全軍發動合圍。
司馬隆說,全軍出擊沒關系,但初始追殲百里飄云時要佯裝分批,完顏承裕問,為何要佯裝,因為,“小家伙會連著我的性格一起算啊。”稱百里飄云為小家伙。百里飄云是跟著林阡和鳳簫吟成長起來的人,要騙過他就必須注意細節。
完顏承裕全軍出擊確實是百里飄云想見到的,可是在這一刻,失去了楊致信、也不能各個擊破,寒澤葉的冒險就變得沒有意義,明明可以成功的計謀,在軒轅九燁的攻心之下顯得那么脆弱
棋差一招。
幽暗昏惑之境,唯靠殊死一搏。
寒楓鞭迎上碎步劍的那一刻,寒澤葉當時沒想到這一切根源于軒轅九燁復生,卻由衷地感覺到,完顏君隨的身邊,出現了一個好的參謀。同時,陣前司馬隆已然以一個不可思議的速度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