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宋軍而言,這樣一場傾力冒險的仗,原本不該把希望全寄托在楊致信身上、不該失算但因為那是唯一的辦法了,包括寒澤葉在內,都只能對楊致信采取完全的信任;
而于金軍而言,這樣一場本身并不冒險也不需要冒險的仗,卻由于對洪瀚抒的忌憚遠高過楊致信,而謀算到最后一層卻還是只差一步。
金軍宋軍,都未能跳出棋盤注意其它戰區的配合,本戰區內面面俱到,偏偏別處千慮一失。別處,軒轅九燁和莫非,屬于暗處的暗處的這兩條線,敵我雙方戰后也都只能知道個大概。
所幸司馬隆留了一手,想,本無關系,我有防備,抵楊致信;
所幸寒澤葉深藏不露,想,這樣也好,哀兵撐住,祁連山來。
司馬隆的留一手,敗給了寒澤葉的應變力。
也許別人都會說,幸好司馬隆謹而慎之,但這一戰,明明可以更好地打下去,如果他當時一口咬定自己明明正確的判斷,又如果他能算上寒澤葉的應變
“寒澤葉,才不下林阡也。”這個沒有林阡存在的戰場,再一個人引起了司馬隆的重視。
“統軍副使可蘇醒了”走到完顏承裕的帳邊,正巧蒲察秉鉉從內出來。
“剛醒,只一直說,悔不該全軍出擊。”蒲察秉鉉嘆了口氣。
“也不必因噎廢食。因地制宜吧,有時候分散兵力反而致敗。”司馬隆說。
這些日子以來的接觸,他知完顏承裕不是好大喜功之人,素來也對自己言聽計從,為何偏在這一戰最后決斷失誤其實問題出在那句話上,“前兩次夜襲已算是膽怯,莫教人看輕我陜西金軍”這句,是金宋無人算到的他的弱點,關乎陜西軍的集體榮譽感,他想證明底氣,偏偏也被宋軍歪打正著了。
“反正楊致信不會來了。”這句話完顏承裕沒說出來,卻也是原因所在,他對著他和移剌蒲阿,有比司馬隆還多的自信以及他信。
“司馬將軍,其實我覺得,這一戰之所以敗,有很多的原因可以借鑒。”蒲察秉鉉和司馬隆走了一路,教司馬隆欣慰地聽到,他總結出的經驗教訓,“其一,宋軍具有我軍難及的優點,魄力、行動之悄然、如一。”
另有一點和司馬隆想的一樣,宋匪利用了陜西金軍的“端著”,可謂成也統軍副使,敗也統軍副使。陜西這支援軍因為來頭大、實力強,所以就中規中矩地打,不屑于搞偷襲,因此被宋匪們鉆了空子,占了便宜。
“說的極是。”司馬隆點頭,蒲察秉鉉說,“下次與百里飄云再撞上,便不會再有任何受囿,為戰之時,怎能拘泥”
因這一句,蒲察秉鉉在接下來的戰役中與百里飄云互有勝負,鋒芒畢露。正因如他,如把回海,種種新人都有出色表現,不驕不餒,齊良臣薛煥解濤黃鶴去陳鑄,才毫無意外、毫無后顧之憂地,將林阡辜聽弦等人拖絆。
“然而,再這般打下去,還是老樣子,林阡這里,端的也是人才輩出的。”司馬隆說,局勢反反復復,總是剛有點希望,就又恢復原狀,陜西現在還跟著隴右一起僵了。
他們自然不會允許,形勢像鳳簫吟說的那樣,完顏承裕的來只是“回光返照”。
“竟沒有辦法挑起洪瀚抒和林阡的戰爭么。”司馬隆緊隨著軒轅九燁、黃鶴去、楚風流等人想到,洪瀚抒是唯一的破局方法。奈何林阡太顧全大局,連鳳簫吟被擄都能不戰,破綻就從能洪瀚抒處尋,身負這談判任務的黃鶴去,卻花了半個月時間,非但無果,竟還把洪瀚抒送進了剛發生的這一戰里
戰后完顏承裕這一路金軍被完全趕出原據地,而祁連山和盟軍非常和睦地瓜分了那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