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林阡點頭,“到底也是站到了抗金的陣營來了,我尊重你的選擇。”
“第二,我代表的是蘇氏官軍,希望一直保留蘇氏的旗號,以完成我主公未曾完成的功業。”
“蘇氏兵馬,本就還有旗號。”這一點也不難,既要官軍義軍融合,何必在意彼此,林阡心中他們本來就是一體。
“第三,盟軍與我的這些私仇,赫品章愿意認罪我曾犯下滔天大錯、對不起在場所有人,愿意傾盡一生與眾位化解。”這樣的態度,不就是誠心來投了嗎,不就是可以原諒的其實已經算挽回了啊,所以激進者們和大眾的仇恨也好、不服也好頓時都得到了補償,郭子建等人松了口氣,然而赫品章這句話也才說了一半,另一半是
“然而,我主公與盟王的私仇,盟王也必須認罪。如此,才對得起我主公,好教赫品章既不負大義也不負主公。”形勢迫我降,公義催我降,我也覺得投降對,但蘇慕梓不答應,我就不能降。赫品章在林阡面前也能堅持到底。
事實上,盟軍的因公廢私和赫品章的并不完全一樣,對于盟軍來說,因公廢私就是純粹地放下私仇與赫品章共事,雖感情上對不起亡者,但那些亡者和生者的觀念都是一樣的,譬如耿直就一定會贊同郭子建的選擇,所以郭子建酒醒后還是釋懷了。
對于赫品章而言,為了公義放下私仇、領導麾下繼續戰斗這些本身都不難,難的是,因公廢私不是這么純粹的,由于麾下們大多可能都投奔林阡,這些直接和歸順林阡掛鉤,但歸順林阡哪怕有實無名也一定與蘇慕梓相悖,赫品章怎么可能果敢決絕地背叛蘇慕梓不會像耿直一樣支持因公廢私,所以郭子建等人就算有對不起耿直都能找到借口來避免二次傷害,而赫品章只要有對不起蘇慕梓就是不可辨駁地對蘇慕梓的侮辱和糟踐赫品章作為遺臣,必須考慮給蘇慕梓保留最后的一點尊嚴和氣節,無論舊主是怎樣的萬惡他都不愿相負。
綜上所述,同是因公廢私,赫品章不會比俞瑞杰來得容易;既然概念并不完全一樣,那么他不想和俞瑞杰一樣的心情林阡也應該體諒;他有理由問出俞瑞杰問不出的“公私抵觸為何一定要完全廢私”。盟軍之前都沒有幫他考慮過這么全面,盟軍也不能用世人都選擇因公廢私來同化赫品章。加上他是個極端的主義明確者,他赫品章,就必須走兩者兼得之道、而不能選擇因公廢私。
那么,赫品章遵循公義要怎樣才能同時不辜負蘇慕梓這“私”那就必須是蘇慕梓也贊同他。蘇慕梓已死死無對證,或許可以以最善的角度想他默認,但起碼林阡要開口表態啊,表態錯誤不是蘇慕梓一個人犯的,表態我林阡確實對不起蘇慕梓。赫品章說出這約法的第三章,就是希望林阡能讓九泉之下的蘇慕梓安心是要林阡先對得起蘇慕梓了,赫品章才能拋開包袱走入他的陣營。
眾人聽得清楚,雖然赫品章提出的這一條件,基本能滿足盟軍對他的需求,盟軍都可以接受,但對林阡而言,不得不說有點過分,竟要林阡向那個罄竹難書的蘇慕梓認錯郭子建聽著有點火大,然而還是為了林阡忍住罷了罷了,唯一需要犧牲一下的,不過是身為主公的面子,主公當然有這氣度。看林阡沒不悅,郭子建也便不氣了。
“是非對錯,從來不是一個人引起。雖說蘇慕梓這些年犯下許多罪行,終究始于林阡在天闕峰上斬殺蘇降雪的那一刀,那一刀,確是林阡過于心急、以致犯錯、才害得他人一錯再錯。這些錯,林阡認識太晚,又是一錯。”林阡沒有猶豫太久,滿足了赫品章的這一要求。
赫品章的認罪,是給亡者公道,也對私仇會有緩解痛苦的作用,可無論他認不認,盟軍都已經決定了要接納他。而林阡的認錯與否,卻關系到赫品章是否要歸順,因為直接涉及到了他對得起對不起蘇慕梓。
“盟王果然爽快。主公不知會否原諒盟王,不過,既然盟王有心,總是教品章能對得起主公、也有糾正主公的理由和動力了。”赫品章嘆了一聲,終于點頭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