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羅洌不是沒想過正面沖突以外的辦法“李好義和宋恒不同,他是南宋官軍,理應服從吳曦。”
正巧這幾天完顏綱派特使代表圣上正式冊立吳曦為“蜀王”,吳曦恰好有親信在西和、可以去給李好義下撤退令。那是準備代吳曦去金廷面圣的郭澄等人,把全蜀地圖、吳氏譜碟等重要信息都給了金軍,于羅洌而言自然可靠。
郭澄欣然愿往。然而作為吳曦的直系下屬,李好義卻拒不南撤。
“李好義,都統早已下令放棄關外四州,退保全蜀百姓,你卻賴在此地,是要抗命不成”郭澄舔著臉還想蒙騙李好義。
“都統一言九鼎,李某豈敢抗命所以在天水時毫不猶豫聽令了,在西和時也想著要不繼續聽令吧,可是,就是因為聽軍令害死了曹大人,聽軍令害死了寒將軍,再聽軍令,還要害死幾人”李好義大義凜然,卻也追悔莫及。
“早該看清你,據說昔年渭水之戰,你就為林阡背叛過都統”郭澄嘴臉畢露。
“渭水之戰,盟王與都統齊心協力,擊敗金軍跨境北上,那是何等意氣風發。如今怎就糊涂至此,反認盟王為敵,做起心照不宣卻上不了臺面的蠢事”
李好義冷笑一聲將郭澄轟走,不殺他只是因為要借他向羅洌傳話,明志
“都統逃遁半月有余,然而七方關此地數千將士不動不移,不是因為腿腳走不動,而是因為立場不能移。”
聽到這般答話,羅洌氣憤不已,“豈有此理”越抑郁,越瘋狂,惡性循環,他早已不是當初的羅洌。
廿一正午,兩軍正于七方關前廝拼得不可開交,忽然萬千兵刃就被一道寒光一拆為二、各回各鞘。
“盟王”“主公”南宋官軍也有稱林阡為主公的,看是他來,喜出望外。
“殺了這魔鬼,為王妃報仇”乍見大敵,羅洌近乎喪心病狂。
情緒再激動,叫得再大聲,也被那魔鬼輕輕松松掀起的腥風血雨淹得一干二凈。
然后看到了,薛煥竟站在林阡一邊,何慧如也那么及時地前來救場,循著林阡目光他陡然發現了宋軍陣中的神女柏輕舟歹念驟起,想著拆除林阡羽翼要緊,毫不猶豫趁她身邊無人,彎弓搭箭轉向猛射
萬想不到,又漏算了那個人,那個人之所以敢孤軍守西和絕對不止有膽,更有魄力實力,一聲激響,光芒四射,李好義連人帶刀擋在柏輕舟身前,將這偷襲一箭擊落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