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王后,吳曦迅速采取措施鞏固政權,第一步就是“收用蜀中名士以維系民心”,在吳等親信的努力之下,一些地方官員紛紛迎拜吳曦詔書,接受吳曦的任命,加入了吳曦的偽政權。而一些南宋要員雖不肯與吳曦同流合污,但也沒有勇氣反抗,他們多半選擇了一走了之。
吳曦反叛之初,曾派王鉞、吳等人屢次邀請利州東路安撫使劉甲參加政權,遭到劉甲的嚴詞拒絕。甫一聽聞吳曦稱王,劉甲便棄官而去,吳曦只能任命同母兄弟為利州東路安撫使。
成都府路安撫使楊輔一直是吳曦的死對頭。當吳曦強行將楊輔調任知遂州府,楊輔恥于上任,立即將安撫使大印交給通判,離任而去。
對這類采取不合作態度的官員,吳曦為減少麻煩、下令宣布“凡家不在四川、或家在四川而愿意離開四川的官員,一概不加阻攔,聽任離蜀。”
吳曦想寬厚待人以籠絡士心,結果事與愿違令吳曦始料未及的是,一時之間,蜀人有為元帥者、為奉使者、擢敉者、護漕者、詳刑者,皆乘舟而去,盛況空前“舳艫往返相望”
更有一部分極有氣節的官員和士人,名士陳咸削發為僧,史次秦涂紅自己的眼睛稱病推辭,楊震仲不肯屈從而服毒自殺,薛九齡則策劃組織義兵討伐吳曦。他們誓死不同吳曦合作,對偽政權進行激烈反抗。尤其權大安軍楊震仲留下遺言“大安自武興而來,為西蜀第一州,若首從其招,則諸郡風靡矣。顧力不能拒,義死之”
楊震仲之死,使蜀之義士感慨奮發,誅吳勢力暗中滾雪壯大。李好義、王鉞里應外合,在興州都統司的部隊中秘密串連,李貴更在吳曦親衛軍中拉動志同道合者加入團體。
一切皆如荀為對林阡、仆散揆對完顏永璉預言的那樣,豈止蜀中名士拒絕在吳曦名下任職,便連親屬都公開抵制他的叛變。
吳的子孫都對吳曦的行為十分反感,沒有參與他的反叛。即便是吳的子孫,也有反對吳曦叛宋降金的。如吳挺異母兄吳擴之妻趙氏蠕居在家,吳曦稱王之后寫信召請這位伯母,想利用她南宋宗室的身份穩定局面,但趙氏卻痛罵吳曦,不受召請,宣布和他斷絕關系。
再如吳挺異母弟吳拭的嫠婦劉氏在得知吳曦降金稱王后,日夜哭鬧,一連三天痛罵吳曦不止。吳曦派人把她扶出家門,關上大門不許她再進門。吳曦的侄子興元統制吳看到吳曦發布的偽檄文,怒容滿面。為此,吳曦傷感地哀嘆“親戚都背叛了我”
“成大事者,雖千萬人吾往矣”抹干眼淚,還是一意孤行
聞知術虎高琪將要帶著金帝的詔書前來封王,吳曦為他們備下厚禮,派遣部將引導曹王府大軍進入鳳州。此前,關外四州名義上雖已交割給金軍,卻一直在宋恒、莫如等人的管轄之下。
上拉加載下一章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