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是歹,今夜便殺了滅口;若他是忠,便擁他安丙為主,我與你們一樣,沖鋒陷陣之人。”吟兒當機立斷,一來不能節外生枝,二來她事后也確實不能留在川蜀,她還要回隴陜去找尋林阡。
“盟主高義巨源佩服”楊巨源喜不自禁,轉頭對李好義說,“李兄不必過慮,巨源愿以性命擔保,安丙他字字句句真情。”
剛好石中庸把荀為軍師帶來見吟兒,他二人也可為安丙作保。關上門后,荀為說道“我有舊友復姓宇文,乃蜀中望族,日前對我透露說,他有親戚在朝廷為官,熟知安丙為人非附逆者,必能討賊,建議圣上暗中策反安丙。據說圣上和韓丞相也采納建議,秘密寫了一封帛書給安丙,勸誘他誅殺吳曦。“
“如此,便和我想得一樣,安丙是權宜才受了吳曦任命。臨安那邊,宋帝和韓丞相的條件必然也開得很誘人。安丙本就不愿上賊船,見到帛書必然被策反,所以才在楊監倉去找他時表現出了求之不得和一拍即合。”吟兒點頭,宋廷最出得起的就是錢。
“安丙一定站在我們這邊,因為”石中庸說起這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伏羌城一戰,宋恒雖被官軍出賣,卻還拼死保護了另一部分官軍撤離,那之中,就有安丙的兒子。”三緘其口,是因為想到那一戰義軍從上到下無數戰士埋骨,曹玄、寒澤葉及其副將捐軀,陳采奕到現在都還下落不明。
“那就這般決定了,事成之后,擁戴安丙。既使川蜀臨時有主,又能遙相呼應朝堂。”吟兒不忍回憶,立即作出決定。
“好,盟主認可安丙,末將便無異議。”李好義點頭,又說起第二點,“其二,末將以為三月六日不妥。吳曦謁見祖廟時,必會布置警戒,單是孤夫人的手下便多達千人,總計幾千高手,我等很難下手。”
“這倒不錯。他雖出府,卻必有備”吟兒沉思。
“今日我們在吳曦親衛軍中的內應傳出信來,吳曦在熟食日那天將會祭祀東園,盟主,可否將計劃改在彼時彼處我手下大部分人都對東園較為了解,王鉞等內應們也都受了東園之邀行事方便。”李好義說,“巨源,關于這個日期變動,我正要向你探討。”
“這般聽來,東園比祖廟的成功性要大了不少。盟主,您看可行”楊巨源同意,看向吟兒,她也沒有意見。
“其實,無論到祖廟或是到東園,我等都會與他數千護衛碰面交手,所依賴的也都是我們潛藏在內的內應。成功性是兩成和三成的區別。有否想過,換個時間地點,依然依賴內應,但交手的不是數千護衛,成功性高達九成”荀為忽然開口,意味深長地問。
“荀軍師有何妙計”吟兒問。
“吳曦到哪里都帶數千人護衛,可見對我方的刺殺行動早有預料和防備,那我方就利用他的防人之心,事先流露出東園行刺計劃,誘引他在祭祀之前就著手撒網捉拿刺客,一旦他的注意力和兵力都往東園去了,自己的蜀王府就只剩不到一半的護衛。”荀為最通人性,向來料事如神,“盟主、李將軍、楊監倉,都擔心兩個集團里出內奸,不妨也借著這情報泄露的機會一起肅清,由塑影門負責盯梢。”
“殺進蜀王府”李好義和楊巨源一起驚呼,是的,他們都思維定勢等吳曦出來,為什么不能直接殺入王府去不過就比他們的想法多了幾磚幾瓦。哪怕銅墻鐵壁,在銅頭鐵臂之下都是虛的。
“果然妙計。”吟兒笑,心想,出謀劃策,荀軍師可不輸給柏、陳二位軍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