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王確實親自領兵前來,他麾下會寧軍狀態甚佳,一旦沖破徐轅阻障,立刻借助速不臺和范殿臣的側路干擾,從林阡的兵鋒下凌厲救出林陌薛煥整支隊伍,然而卻也因此陷入林阡和徐轅的兩面夾攻,險象環生,難以全身而退。
尤其徐轅早作正確埋伏,林陌才撤不到半里,上空劍拔弩張,身側山洪奔騰,腳下急湍震撼;放眼望,宋軍綿亙數里,舉火浩浩蕩蕩
“繳械不殺”敗兵未能如愿全撤,求生欲再強,也至少被俘虜一半。而援軍由于要代為直面林阡的關系顯然死傷更重。
箭如雨下,人仰馬翻,自相踐踏者不計其數,稍頃,箭勢雖減,滿耳“活捉曹王”
“王爺,豈能讓您替我我殿后,您先走”曹王的出現教完顏綱大受感動,一邊超常發揮,一邊被濡染得甘于奉獻。
“走王爺,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孤夫人恨恨地拉著曹王往林陌勉強撤走的方向退。
“會寧軍也折在鎮戎,我軍此戰收獲頗豐,等于提前打完了全金朝。”清點戰場時,徐轅對林阡說,“追追打打,總計被他們逃出約兩成,倒也對得起曹王的苦心孤詣。”最好笑的是夔王從天子嶺往南來,為了順利逃跑,親手燒了金帝本來也能跑的獨木橋。
木華黎的雞蛋沒有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一方面教速不臺和哲別緊跟林陌,一方面他和拖雷從鍛爐谷突擊向東南此前,據地脈稟報,南宋朝堂派了一支官軍來撿漏,
“不是畢再遇、趙淳、葉適,那便必拖后腿。”
近可將南宋官軍擊敗、擒獲、逼林阡讓路,遠可憑此戰離間宋帝與林阡,何樂而不為
不過,要讓木華黎失望了。宋廷是認真來撿漏,而不是來添亂的。陳旭也是投其所好、故意給木華黎開了個口。
宋廷此番派的兵馬首領,出乎意料是一股“沒煊赫家世、沒取過功名、沒盤根錯節人際關系”的清流那還是徐轅、林阡的同齡人,名叫賈涉。
“此人少年時就慷慨有大志,二十歲時父親含冤而死,爾后十年不辭辛勞奔走申訴,直至吳曦死后、終于為父平反。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和才干于是也就入了朝堂的眼。”葉文暄從書信中告訴林阡,這個賈涉可以信任和合作。
這下可好,木華黎一拳打在棉花上,陷進去就拔不出。貪小失大,耽誤了和頓兵關外的第一偏師的會合和調整機會。州西七關潑水不入,他們本來就沒機會。
泥菩薩過江各顯神通,由于獨木橋斷不得不折返而耽誤時間,亂軍中凌大杰和桓端無計可施只能護金帝強渡環水,可腳后跟卻被楊妙真和柳聞因率眾牢牢踩住。
不錯,環慶,又回來了,有何辦法與駙馬失散,和曹王南轅北轍
卯時前后,電閃雷鳴,環水大漲,不同于金方小舟早已破爛,宋軍光靠戰車相鎖都足以堵截水流,千軍萬馬,排山倒海,
穆子滕、彭義斌、陳旭、洛輕衣、莫非、莫如、柳聞因、徐轅,明處的,暗處的,全是鄧唐和襄陽之戰要一雪前恥的。
金帝回頭一望,迅雷直趨,滿江火芒無物以相,悲從中來,回憶如開閘的潮水一撲面就漫過脖頸,陣陣窒息那是在河東五岳,尚能和林阡抗衡的時候,“朕在此對天立誓,若有反悔背盟,忠臣叛盡,強將死絕,帝位不保,國祚不久”
應驗
“圣上,請堅持住,還沒結束”空前絕境,凌大杰眼里仍然有光,不愧出身曹王府。
“是,此地離盛世不遠,可以求萬演相援”桓端同樣堅定,無論何時何地都會幫曹王護妥圣上。
“忠臣強將,明明還有”金帝倏然回魂,那就不信命,再拼一次,“好寫血書,求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