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真不動聲色,卻早已暗派天脈,到兀剌海城內尋找可乘之機。期間看似毫無收獲,實際還是在夏軍中燒了幾個冷灶。
與此同時,地、玄、黃三脈送來外圍情報“夏帝的增援大軍,應不晚于臘月初四抵達。”“鎮戎州內,木華黎兵敗,鯤鵬投宋。”
“哦上次還在環慶,眼下已到鎮戎州林阡這小子,竟先服了我的人”鐵木真意識到,對兀剌海城的總攻定要在臘月初四前發起夏帝怯懦,不足為慮;要想萬無一失,就必須讓兩支偏師不惜一切代價把林阡的兵鋒阻斷。
難以估算宋諜來去夏金的速度,鐵木真寧可高估,按零時差計算;對三天后的木華黎隔空交代“臘月初四前,西夏境內不準有林阡的主力一兵一卒。”
而鐵木真,也不是非得在最后限期才動手,只要冷灶燒熱,隨時收割戰果。
那幾個被天脈接近的西夏守軍終被撬動,在城內散播流言說援軍遇阻、夏帝畏縮,旨在降低城中軍民連日來的固守希望。這當然是合情合理的,夏帝是個什么人,西夏民眾會不清楚如果不是兀剌海城斗志堅決,夏帝壓根不會覺得夏蒙可以一戰;滑頭的他,最愿施行的政策是“打不過就投降,強大后再謀反”。
不過,兀剌海城的希望,雖降低,卻始終不“滅”。民心才剛有擾動,立刻就有孫寄嘯出面撫平“我方剛得情報,援軍就在途中。是蒙古軍詭計,眾人勿要恐慌。”
無妨,這本就是鐵木真的第一步而已。
蒙古軍隨即向夏軍提出“要我方解圍撤軍也可,只需交出千只貓和萬只燕子。”
饑不擇食但這些也沒什么肉能吃啊。雖然事出反常必有妖,但城中軍民實在等不起那個靠不住的夏帝,另一方面,蒙古軍確實也有山窮水盡的跡象西夏守軍畢竟最具說話權,商議后一致決定、也說服了金宋高手們為了退敵,為了和平,將城中的貓和燕子捉起來送給蒙古使者。
對于平民而言,上位者最擅長的就是出爾反爾,然而對上位者自己而言,本來就只是平民自己想當然耳。
鐵木真要這些動物,哪可能是退兵的臺階,那是進軍的攻城梯
盡管守軍并未掉以輕心,而是加倍小心地關緊城門、加固防守,又怎料鐵木真說“人難里應外合,那就用動物。”當晚,鐵木真下令蒙古軍在那些貓和燕子的尾巴上拴了澆透油的麻絮,點火后從各個方向放入城中,由于受到驚嚇,貓和燕四下亂竄,剎那間城內火光四起,軍民們或哭嚎逃竄或奔走救火。
臘月初一黎明,趁對手陣腳自亂,蒙古軍撕開了兀剌海城的城防漏洞,又花費整整三日,總算攻陷了這座城池。不出意料,最近的一支西夏援軍聞風而逃。
所幸,郭蛤蟆前幾日因為鎮戎州的戰事吃緊而離開,走到一半聽到風吹草動覺得不對勁又折返,反而起到了一個意外的外援作用,與李君前越風合力幫城內軍民拼力殺開一條生路。然而,最該援手的夏帝援軍畏縮怯戰,使火光沖天的兀剌海城最終無力回天。守軍損失慘重,殿后精銳以及動作稍緩的民眾都未能逃出,包括陸靜、藍揚在內的祁連山精銳悉數捐軀。
經此一役,蒙古軍在攻城戰方面總算有了成功經驗,然而代價巨大、自身也成強弩之末。既想泄憤,也想掩飾反悔的理虧,更要表示出自己的一言九鼎,破城后鐵木真命麾下盡屠全城百姓,更在進駐兀剌海城之后,縱兵四出,邊擴張邊擄掠。
四處宣揚蒙古人的規矩、法則如果你自愿投降,我們就不會殺你們。如果你們不愿意,還敢反抗,那么,我就要像對兀剌海城那樣,把你們屠城、滅后代、殺你們的皇室
天無寧日,生靈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