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還不到九點,但是盛夏的日頭就已經很高了,陽光灑在場中二人的刀身上,反射出陣陣光彩。場外的新兵們已經徹底沉默了下來,全都秉著呼吸靜靜的看著場中。
將軍帽的帽沿微微下壓,擋住刺眼的光線,趙世勛將袖口挽在結實的小臂上,雙手握刀微微向外,慢慢的調整著呼吸,一雙大眼微微瞇起,緊緊盯著對方。
楊成虎持刀的姿勢是典型的西北軍持刀姿勢。雙手握刀,刀劍微微向下。左腿塔踏前一步,身子微微朝前傾斜。十幾斤的大刀握持的非常平穩,刀尖隨著呼吸有規則的上下跳動著。
看來這小子也是個用刀的老手,而且戰場搏殺經驗豐富,動作可攻可守沒有絲毫破綻。
趙世勛在心里暗暗的對他下了定義,這小子絕對可以輕松應付兩個鬼子軍曹的攻擊。一般鬼子在一對一情況下絕對不是這小子的一合之將。
不過雖然對手實力強勁,但趙世勛并沒有心虛,反而微微的有點興奮。對于一個習武之人,沒有比遇到勢均力敵的對手讓他更興奮的事情了。
片刻的沉默之后,趙世勛眼角微微一笑。
“有了”
雙方對峙的這幾息間,趙世勛發現了對方一個不算是破綻的破綻。
為什么這麼說,原因簡單這小子苦練的西北軍破鋒刀法屬于為了應付日軍兇悍的拼刺技術而發展出的應急刀法。這種刀法雖然威力不弱,但是有一個小小的瑕疵就是破鋒刀法招式多賴于防守反擊。也就是說先手進攻的能力不足
這倒不是發明刀法的人不愿意進攻,而是面對刺刀,長度不到一米的大刀進攻能力非常不足,只能多依賴防守反擊。
看出了這個眉目,趙世勛立刻在心里有了想法。身形微微朝對方側面移動,趙世勛開始尋找機會。
看到對方突然移動,楊成虎也跟著移動開來。二人圍著一個圓心,逐漸繞圈逐漸接近。
距離不足兩米時,趙世勛抓住對方腳步移動的一瞬間,搶先發動了攻擊。
猛的一個前沖,一記勢大力沉的斜劈直奔對方的面門。
趙世勛很清楚破鋒刀法的路數,這種刀法最不怕刺和挑的攻擊。因為持刀式就是為了應付對手的刺擊
因此攻擊一開始,趙世勛就直接使用劈砍招式,逼得對方只能迎擊自己而難以反擊。
鐺鐺
看到趙世勛終于沖了上來,楊成虎臉色一喜,立刻提刀迎了上去。二人的力氣都不弱,因此一交手便火星四濺,金屬交擊聲不絕于耳。
配合著步法,趙世勛一連發起了十幾次攻擊,但都被楊成虎一一化解。這小子刀法不弱,速度也很快,甚至還抽空抬腿想要掃倒趙世勛。
不過趙世勛苦練的蒼山刀法本就是近戰刀法,對于這種配合刀法的腿法早有提防,所以很輕易的就化解了對方的反擊。
幾次拼腿后,二人互踢一腳再次分開。
摸著自己微微發痛的胸口,趙世勛努力調整著自己的呼吸。本以為這小子也就是刀法不錯,沒成想這小子下盤的功夫居然也不錯。自己仗著腿長一擊直踢掃倒對方的肩膀的同時,這小子居然一個回旋踢到了自己的胸口,奶奶的。
趙世勛觀察對方的同時,楊成虎也橫刀在前盯著趙世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