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實干派,馬上通過扶貧辦著手聯系種植專家,第二天就召集村民開會。
但不出所料,村民對這個項目都猶豫不決,有條件的看不起這種項目,沒條件的玩不起,甚至沒這個膽。
這些年也有不少老板到村里搞農業承包,種水稻,種藥材,但無不例外,這些大老板都把奔馳寶馬換成了吉利、五菱。
更多都在騙取國家的農業補貼。
雖然早料到如此,但章迎天還是難免失落,動情道:“折騰錯了繼續窮,但不折騰,我們還是窮,為什么不折騰一下呢?萬一折騰對了呢?”
底下不少人面色躊躇。
章迎天也沒逼他們現在就做出決定,道:“這個項目要不要做,大家可以回去考慮清楚后再做決定,這不急。但眼下技術必須要學,掌握一門技術就多了一門生存手藝,下面我念到名字的家庭,請務必參加這次蔬菜種植培訓。炎良文、炎四、炎永年、炎不略,炎濤……除了以上五人,還有五位名額,請大家踴躍報名。”
這些都是領著民政局扶貧金的家庭,屬特別困難情況,而且章迎天也一家一家的調查核實并和他們先溝通交流過,已經說服讓他們參與這次技術培訓。
最后5個名額,卻只有3人自愿報名,其中還有炎文在里面。炎軍如果要搞蔬菜種植,肯定要有一個信得過的人負責主持,他無法抽身,只能讓父親去試試。
章迎天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又強行添上兩位特困戶的名字。用她的原話說:你們不學也得學,扶貧也不是慈善,國家不會直接把錢送你們手上,掌握技能才是脫貧致富的根本。
章代表如今在炎家村已經有些權威,她平時很少搞一言堂,但她決定的事,卻沒幾個人會反對。看她發飆,一幫大老爺們噤若寒蟬,愣是不敢提出反對意見。
第三天,由扶貧辦聘請的專家就抵達炎家村。專家姓茂,大家都叫他茂專家,是一位四十幾歲的中年。
茂專家是扶貧辦的常聘專家,倒不是他技術多好,事實上他自己的蔬菜養殖基地就倒閉了……茂專家毫不忌諱的說出自己的糗事。
之所以能成為扶貧辦的常聘專家,是因為他傳播的技術總會因地制宜,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一套。
經過實地考察后,茂專家對炎家村的生態情況驚為天人,認為炎家村非常適合露天種植,而不是大棚技術。一來大棚種植需要太大的成本,炎家村的村民大多承受不起,二來大棚蔬菜的口感,遠比不上露天蔬菜,不好銷售,傳統的露天種植反而更適合炎家村的民情。
但要技術化,規模化,機械化……炎家村這些村民都需要經過系統的學習。學好基礎知識后,茂專家還帶著十位學生到一些蔬菜種植基地實地參觀,甚至給別人義務干活,實地培訓。
六月二十六日。
炎家村硬底化道路竣工第20天,經村中會議決定,炎家村硬底化道路正式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