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國中鋪天蓋地議論的都是太子號召討逆之事。
對李坦壓抑已久的,或是對恒王遲疑的,或是早前原本不抱希望的,都在這時候紛紛動心。
若是這次太子討逆失敗,興許,日后的長風真的國將不國,被東陵鯨吞桑食,此時不動,還等何時
一時間,國中有志之士紛紛投往繁城。
江洲張府。
“大哥,您看這個。”溫二爺上前,將討逆檄文遞到永安侯手中。
永安侯接過檄文,逐一看過。
從早前的眉頭皺緊,到后來,眉頭慢慢舒展開來,再到最后落款的李裕二字時,眸間一抹深邃之意。
想起永安侯時,他與李裕對弈,李裕口中篤定那句,“玉汝于成,功不唐捐。”
永安侯眸間笑意。
他做到了
“以侯府的名義宣文,永安侯府擁戴太子,追隨太子討逆”
順城,東山郡王府。
東山郡王一面捋著胡須,一面看向繁城的討逆檄文。
廳中謀臣皆盡看向東山郡王處,等著東山郡王開口,拍板定案,一錘定音。
待得東山郡王放下卷軸,雙手往前,撐在桌案上,“李坦倒行逆施,殘害忠良,至長風基業于不顧,這樣的新帝,我順城所轄范圍之內,皆不承認如今太子討逆,國中忠良之臣定會云集響應,我順城從即日起,擁戴太子,討伐奸佞”
“我等愿追隨太子討逆”廳中齊聲。
南洲駐軍處。
副將上前,“將軍繁城的討逆檄文到了”
汪云峰接過,“終于到了,召集駐軍校場集合。”
“是”副將應聲。
汪云峰逐一看完,等在所有南洲駐軍跟前朗聲宣讀完討逆檄文,汪云峰摘下將帥頭盔,“李坦不仁,置我邊關駐軍生死于不顧,置我等誓死護衛,寸土不讓的國土于不顧,與其將長風拱手相讓與人,不如血染疆土,還長風以清明。南洲駐軍,可敢與我追隨太子,清除奸佞”
“追隨太子”
汪云峰朗聲,“南洲駐軍,即日起,效忠太子”
越來越多的的駐軍,世家,城池收到繁城討逆檄文,也越來越多的人在收到檄文之后,重新看到希望。
尤其是看到軍中,朝中,世家,各地官吏紛紛響應,短短半月內,如星火燎原之勢,整個長風,竟有大半都改易旗幟。
這些,都是溫印在一路上聽到的,也看到的。
“東家。”彭鼎也抵上檄文給溫印。
這一趟,李裕讓彭鼎跟著溫印,是怕路上閃失,也怕之后溫印身邊無人。
溫印安穩,他心中才安穩。
所以彭鼎從繁城起就一直跟著溫印一處。
溫印接過檄文,逐一看去。
這一路,她都一直同李裕一處,知曉字里行間蘊含的不易,也看到兩人分開的一年里,李裕做了多少事,見了多少人,做了多少準備才有今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