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孃看著手里的銀錢,哆哆嗦嗦的說,“不用,不用。只是有空順路就來瞧瞧,哪里需要這么多錢”這四五年糧食豐收,物價大跌,一個銀元就能在本地買十二斤豬肉,這五十塊就是兩頭大豬啊。這個時候鄉里一畝年產四百斤稻米的農田不過才四十元,這小伙子一出手就是一畝多的農田,自己家祖祖輩輩也不過掙下了三畝多地,就算是豐收年也要時不時餓肚子,上山采些野菜做主食。
郭文說道,“黃孃,你收下吧。要不是你們照看,我婆婆和妹妹哪里有墳在啊。”這年頭死在荒山野嶺被豺狼野狗吃掉的人太多了。
韓彩兒也接口道,“黃阿姨,你快去把菜收拾好,別一會被動物叼了去。”
千大萬大,這個時候吃飯最大,黃孃一聽這話,連忙把錢往籃子里的野菜中一放,邁著小步就往郭文奶奶的墳去了,她可是遠遠看見了,有雞有肉,有鴨有魚還有十幾個各色水果,這種席面就是城里的官老爺嫁女也拿不出啊,自己得趕緊收拾好。
還好魯西華將東西都是放在食盒里,把食盒的蓋子蓋上,用布拴起來提住,十來斤的東西提在手上,黃孃的臉上也是笑嘻嘻地,她四十多歲了,孫兒也有了,還沒見過這么好的菜,不說味道,光是看顏色聞香味就知道好吃,心下里嘀咕,這菜回家怎么處置,肯定不能一天吃完的,怎么保存才能吃得更久。兒媳婦瘦瘦弱弱的,給她吃魚補補,要不這奶越來越少,餓著自己的大孫子。老頭子吃什么、兒子吃什么、女兒吃什么、黃孃都在這回走的幾十米路上打算的清清楚楚。
一行人回到車上,黃孃開口問道,“文伢兒,你就這么走了嗎”熟悉的村人,今天回村,現在又準備離開,在這亂世估計就再也看不到了,口音里不禁帶了些悲傷。
“不,我家還欠著李老財家錢,他又幫我把婆婆妹妹葬了,我要過去謝謝他。”郭文說道,說完又拿眼睛去看魯西華,想征得他的同意。
魯西華豎起大拇指,“郭文,你是對的。有恩必報,有仇必報,這才是華夏兒女的風姿。走,我們去李老財家”
牛車不大,魯西華就讓三個女人坐在車上,自己在路邊走著。
黃孃還是小媳婦的時候去城里賣東西,跟著村里的牛車進過城,多少年也沒坐過牛車了,這坐在車上拉著郭文和韓彩兒嘀嘀咕咕的說著話,一臉的興奮樣子。
魯西華一邊和趕牛的師傅聊天,拐過山腰,看到幾十間房屋聚在一起,黃孃在車上喊著,“到了到了。”
牛車穿過村中的青石路板,黃孃早就在入村時跳下了車,她家需要往山上走,不和李老財家一路,再加上手中有食盒,籃子里有銀錢,入了村中不安全,這個婦女就早早下車直奔家里去了。
按著郭文的指示,魯西華和牛車來到了一家黑瓦灰墻的門戶,大門緊閉著,院墻倒是不小,一溜得有上百米,不知里面是幾進。魯西華準備到山城也在山下建這么個院子,種菜養雞,再來點瓜果,比在津衛洋房里舒服。
郭文下了車,就到大門前拍門。這門是供人進出的,車馬進出的門另有開口,大門只有三米寬,高高的石質門檻,左右貼著對聯心想事成百業興、時來運到家昌盛。兩邊有耳房,分別有個圓形的窗戶可以從里面看到來訪的人。
沒過一會,就有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是有人來開門了,吱溜一聲,門開了,一個小小腦袋從門縫里探了出來,“你們找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