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有專門的店鋪出租,就在小區里。以后你們買東西、做東西就在小區里逛逛就可以了,什么都有,價格還便宜。”
小姑娘一席話,說的楊興旺和他老婆眼睛越來越大,靠,自己剛才還在想用陽臺種點蔥姜蒜自家吃,這人家小姑娘就提出賣菜供給全小區人吃了。自己看了,這附近都是鄉下,有的是田,隨便租幾畝,種點菜在小區賣賣,太方便了。就是自己不賣菜,做點其他的也強啊,五千多人啊,以前自己打零工想也沒想過,人多還有這等好處。
交這物業管理費必須交
楊興旺堆著滿臉的笑容,“姑娘,房子我們租了,在哪交錢啊”
張伯苓臉上充滿了焦急,作為南開大學的創始人,對當下的局勢十分憂心。“九一八”事變后,華北形勢危急,日寇不斷侵蝕華夏領土,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當下的民國,人民的識字率不足百分之三,經過近三百年清王朝的統治,老百姓不知何謂民族,不知道為什么要抵抗外來入侵者。在他們的眼中,只不過上頭上換了個交稅的人罷了。
日寇不但掠奪華夏的各類資源,更在占領區瘋狂消滅華夏文化對各類經書子集、石像雕刻的肢解,搬運;印發親日的宣傳冊子;更可怕的是在少數日戰區盡然開始了日語教學,教導老百姓學習日語,擁愛天皇。當一個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字和語言,他就已經滅亡了。
張伯苓感到華日這場戰爭的不可避免,戰爭很可能先從沿海地區打起,華北局勢十分危急,一旦戰事蔓延,學校將難以自保。
為了實現教育救國的理想,并保證教育工作不因時局變化而中斷,已過天命之年的張伯苓決定把南開學校創辦到全國各地,除已建成的中學、大學在津衛外,另外需要在蜀省、滬市、東北各添辦一所中學。
今年三月份,自己派次子張錫羊去蜀省蓉城,在當地校友的大力幫助下,購買了80畝地作為南開大學分校的地址。自己這次以全國禁煙委員會委員身份,赴蜀省出席全國禁煙會議的機會,順便考察山城。山城作為大西南中璀璨的明珠,人文地理匯聚的天堂,這是張伯苓眼中的重點,本來準備在山城開辦山城南開中學,但是按照民國教育部章程,私立學校不準設立分校,所以決定取名為“南渝中學”。
地段已購好,八百畝,就在郊外,只是此刻的山城居住環境并不理想,學校的開辦,老師的安排是否順利,這些都是纏繞在張伯苓心中的擔憂。但是眼前寬敞的馬路讓他神情一瞬間恍惚,似乎回到了津衛的租界。
一塵不染的道路,高大的樹木,清澈干凈的排水溝,簡潔的路牌,顯示著這里與其他地方的不同。
張伯苓一路行來,山城依舊是破破爛爛,沿江的吊腳樓、爬坡上坎的棒棒,端著盆子到江邊洗衣服的婦女,這一切都符合民國都市的特色。唯有眼前這寬敞的馬路,來來往往飛奔的同一顏色的人力車彰顯著此處的不同。
“咦,那是什么”張伯苓看到一輛飛奔過去的人力車后面寫著幾個藍色大字,“西華小區”這是廣告嗎西華小區是什么山城新成立的地段嗎
拉住一個過路的人力車,詢問得知西華小區竟然是一個富商私人建立的平民居住小區之后,張伯苓詫異了,更得知富商來自津衛,他就決定親眼去看一下山城人口中這個不與群芳同的新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