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華一聽這話,笑著說,“行走,老先生我帶您去看看,我們月租八塊的房子,包你滿意。”
“西華,你不是有個妹妹嗎她還在上學嗎”張伯苓不愧是教育家,對孩子那是格外的關心。
魯西華說道,“之前在津衛上了六年的私立三八女校,讀完了中學,準備上您辦的南開大學,結果被我拉倒山城來了。”
“那她現在呢還是要讀書好”張伯苓苦心勸導魯西華不能放松妹妹的教育,只有讀書才能救華夏,才能發展華夏。
魯西華沒回答,陪著老先生穿過一道江南風格的圍墻,來到了小區的另一個部分。這里沒有多的喧鬧,更多的是假山、涼亭、大樹、魚池,遍地是野花和草坪,仿佛來到了公園。幾個小孩子跑著從兩人身邊擦過,似乎在玩著游戲,幾個老人在樹下的石桌上下棋讀書,有的拉著胡琴唱戲,一切都顯得安逸和平靜。
“這里有十棟樓,每棟四十戶人家,現在住著一百來戶人家,五百多人,都是有正式工作的居民。”魯西華介紹道。
張伯苓睜大眼睛看著這一切,他實在想不到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華夏西南的山城鄉下,竟然有著一個這樣的世外桃源。恬靜的居住環境,方便的出行條件,豐富的購物資源都集中在小區內,出門幾步路就能買到想買的日常用品和各類吃食。
雖說高檔商品依然需要進城才能購買,但是對于絕大多數普通老百姓來說,這個小區就是夢想。相信學校的老師住在這里,每天不用為柴米油鹽擔心,不用為搬家訪友擔心,閑來和幾個老朋友在樹下喝茶論道是何等愜意之事,這讓他想起了紐約的中央公園,這個占地5畝的小型花園就是這400戶居民的天堂。
“這里真的只要每月八塊”張伯苓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
“房租八塊,物業管理費2塊,水電3塊全包,一共每月13塊,押金四十塊。不過只占您手下教師工資的10,您看怎么樣”
“你這每家每戶還通了水電”張伯苓有些不信。
魯西華點頭稱是,“每戶六十平,帶有一間客廳、三間臥室和一間衛生間附淋浴。水是自來水,每間屋都有電燈和插座,家里有電器的也可以使用。更有一個十二平米的陽臺,無論是曬衣服、喝茶、打麻將都可以。”
張伯苓點點頭,十三塊在津衛只能住窄窄的老式房子,這里安全和衛生、空氣、環境遠遠超過了津衛的租界,他想也沒想過學校的教師能住到這樣的房子。
張伯苓正在思考,就聽見頭頂響起了一陣音樂,抬頭一看,是個掛在樹上喇叭,咿呀咿呀的放著歌,正是這些年來流行大江南北的四季歌,“這是電臺廣播”
“小區的廣播,貴校的老師要是愿意,也可以兼職來小區廣播站做播音員,我們現在正缺這方面的人,有工資的。”
魯西華話音未落,一個悅耳的女聲在歌聲之后響了起來,“小區居民們,小區居民們,大家好。現在是上午十一點整,報紙摘要時間”
“我妹妹,喜歡唱歌。我就讓她兼著播音員了。”
“啊”張伯苓已經對這個小區徹底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