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跟著大聲喊道,“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一句句禪掲緩緩響徹前殿之內,禪揭聲中,凈空老和尚先將孩子的頭上的童子髻解散,一刀一刀將頭發剃掉。
老和尚的頭頂在這滿殿的禪音之中,渾然又冒出了那個神秘的魔影,向天大笑,對著殿中的香燭狠狠地吸了一口氣,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一只手臂狠狠地向著老和尚頂門拍去。
凈空老和尚邊一邊念著禪揭,一邊給孩子剃度,眼前一花,似乎正在剃度的孩子忽然樣子一變,竟然變成了之前在禪房中出現在鏡中的那個小孩子,對著自己咧嘴微笑。凈空老和尚嚇得連退好幾步。
“師父,師父,您怎么啦”智生一看情況不對,連忙上前去攙扶老和尚。老和尚搖了搖腦袋,發覺孩子依舊是那個剃度的孩子,難道是自己看花了眼
“出家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諸有情,速往無量光佛剎。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隨著剃度儀式的完畢,凈空老和尚說道,“你既已出家,現在我就賜你法號智德,希望你不要忘了今日所發誓言。”說完,老和尚匆匆離去,神色顯得十分疲憊。
這邊早有中年和尚取來海青給剛剛入門的智德小沙彌穿上。所謂海青,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較其他衣裳肥大一些,乃是禮佛時所穿僧衣,其袖口是縫合起來的,與常規俗袍不同。一般弟子所穿皆為黑色、青色或者是灰色,只有一寺方丈或者長老才能穿黃色。
智德此刻被眾和尚簇擁著遠去,不時回頭看看自己的父親,老父親踮著腳看著遠去的兒子,不由得淚流滿面,此后兒子就是出家僧人,不再與塵世間的親人有瓜葛。唉,看著身影消失兒子,父親無奈的走出大殿,一步一步往寺外走去。
“師父,您要不要休息一會兒,下午還有禪會要主持”智生扶著凈空老和尚在椅子上坐下,看著師父神色憔悴,連忙給師父遞過一杯茶,開口問道。
凈空老和尚此刻不知為何,累得連話都說不出,喝了一口茶,只好連點點頭,“到時把午齋端到房里來,我進去躺一會兒,不用叫我,午齋放到矮桌上即可。”說完起身往里屋去了,智生小和尚也急忙退出禪房。
此刻的明輪寺的山腰上來了兩位行腳僧,兩人頭頂蒲團,緩緩沿著臺階而上,前面一人約莫二十出頭的模樣,身背衣缽架,上面蓋著厚厚的紅色紗布,也不知其中放的什么東西,相貌憨厚,濃眉大眼,兩只眼睛閃著靈動,手持一把方便鏟。
后面一人白眉過腮,白胡及胸,似乎有七八十歲,面容消瘦,不茍言笑,右手持一柄禪杖。杖頭安镮四股,圓如盞口,镮上又安有小環,每股三個,一共是12個小環,跟隨老和尚的走動,禪杖隨之搖動,小環發聲作警。老和尚脖子上掛著一串碩大的佛珠,左手捏著一串手串,口中念念有詞。
“師父,我們這出門都好些天了,都是風餐露宿,今天我們到明輪寺掛單,吃點好吃的吧”年輕小和尚在前面走著,似乎想起了什么,連忙退回到自家師傅身邊。
老和尚停下腳步,盯著小和尚,“十方,我們是在外行游,哪里有那么多的講究。看來是為師平日太寵你了,這點苦都不能吃,哪里還像個出家人”
十方小和尚癟癟嘴,“師父,人家就說了一句,哪次還不是跟著您吃一樣的。再說了,您看這明輪寺,香客這么多,比我們那個飛云寺強多了,待遇肯定好”
老和尚搖搖頭,“我們乃是小寺院,不過七八個僧人,別人識不識得都還不一定,你想這些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