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也是,感覺有塊大石頭壓在心上,一動都不敢動。”
“那是仙獸嗎”
“算是吧,你見過長著鳳尾的白虎而且還是三根尾巴,腳下還有火焰。”
“對了火焰蓮花紋”
“你們看到那張嘴了嗎一口能吞好幾頭牛”
“嚇死我了”
無數的百姓這才反應過來,紛紛涌向御道,用手摸,用布蹭,就想沾點蓮花之氣。蓮花之形,在道佛兩家來說,都是極高的修為標志,非圣者不可得。一頭虎精都能夠足下生花,這不是仙家神獸是什么趕緊沾點仙氣再說
很可惜,這些蓮花形狀一般的火焰紋,很快就從地面上消失了,一些機智之徒,拿著手中破布在上面蹭了又蹭,當街叫賣,最后竟然被哄抬出五十兩紋銀的高價,可見一斑。
乾隆六十年,乾隆帝最終確定了自己的第十五子嘉親王愛新覺羅颙琰來做自己的接班人。
因為這個接班人至少有四點讓自己很滿意
首先,從性格上來看,皇十五子少年老成。他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制力非常起居有常、舉止有度、學習勤奮、辦事認真,從不逾規矩一步,這些是最讓乾隆帝欣賞的。
其次,此子品質“端淳”、生活儉樸、為人謙遜,特別是富于同情心,待人十分真摯,善于為他人著想,相比在自己歸天之后能夠善待自己的兄弟和朝臣,朝廷不會有大的起伏變動,這對愛新覺羅家的江山是極為重要的。
第三,從學業上來看,經歷了二十多年不間斷的嚴格、系統、高質量的帝王教育,颙琰對儒家心性之學,頗有心得。他的那些修養是建立在學業的基礎之上,有學才有得,因此根基牢固。另外,此子武功騎射的成績雖然比不上他的父親和曾祖父,在眾位兄弟當中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
第四,從外表看,他中等身材、皮膚白晰、五官端正、一副雍容華貴的相貌。臉型介于方圓之間,顯示出他性格之中的平衡和理智。經過從小就開始的儀表訓練,他在出席大的場合時,總是舉止高貴、鎮定自如、講話不慌不忙、富于條理,極有帝王之態。
另外,這一年,颙琰三十六歲了。這個年齡,既精力充沛、又富于經驗。生命由青春期的青澀,青年期的熱烈,轉為中年前期的穩健有力,正是主掌一個龐大帝國的最佳年齡。
于是乎,慶元年正月初一日舉行的這個盛大典禮儀式盛大華美,氣氛祥和安寧,連天氣都是如此的晴朗燦爛。
九時三十二分,隨著坐在寶座上的乾隆把手中那顆寬三寸九分、厚一寸的青玉大印“皇帝之寶”微笑著遞到跪在他面前的嘉慶皇帝手中,華夏歷史上的一個空前的紀錄誕生了華夏歷史上最平穩的權力交接順利完成。
大清帝國正式進入嘉慶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