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杭水濤這樣的資深編輯來說,他的薪水也足夠豐厚,而每挖掘出一篇紅文,他也是有不菲的提成的。
正是兩人之間的不錯關系,讓王德孚向杭水濤推薦了《龍頭》這部作品,他不是要杭水濤給這部作品什么優厚的待遇,玩潛規則之類的把戲,只是希望這部作品得到更加公正的對待。
王德孚都一點沒有暗示,《龍頭》的真正創作者就是他自己,因為他覺得如果真讓杭水濤知道這樣的事實的話,那或許其他角逐“魔都通俗大賞”的作品,都要遭遇不公正待遇了。
王德孚在這方面確實算理想主義者,他總希望大家可以更加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一部作品,不要受作者本身的名氣影響。
然而他的這種希望,確實比較不切實際,文章這種東西,可能水平差距大的話,還可以很直觀地判斷它們到底誰好誰壞,可如果水平差距不大的話,那真的就是看個人喜好了,然后當然也看作者本身的名氣,作者名氣越大,就學會有加分。
杭水濤作為“魔都通俗大賞”評獎委員會的委員,在他心目中,這個大賞的地位,要比那個“張元濟新人作家大賞”高得多。
因為這個獎項,確實是面對幾乎魔都文壇的所有通俗作家的,當然了,那些曾經獲得過這個大賞金獎的功成名就的通俗作家,肯定不會再厚著臉皮參選這個獎項。
若是能夠繼續獲得金獎,那還好,起碼保持住了前輩作家的尊嚴,可是它對成名通俗作家的名氣增長來說,已經效果不大了,而它那還算豐厚的獎金,對成名通俗作家來說,也不會有多大吸引力。
所以成名通俗作家,參加這個大賞,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畢竟誰說成名通俗作家的作品,就一定比那些尚未出名,卻擁有很強實力的通俗作家強呢?
因此,參加這個大賞的作者,基本上都是那些還沒有多大名氣,卻擁有絕對實力的通俗作家,這使得這個大賞的含金量非常高。
而每年這“魔都通俗大賞”的金獎獲得作品,都能暢銷一時,獲得眾多讀者的喜愛,無疑也從側面證明了這個大賞的含金量,讀者們顯然也非常認可這個大賞。
相比于這個“魔都通俗大賞”,那個“張元濟新人作家大賞”,就顯得含金量不足了,畢竟前者的金獎獲得者可以暢銷一時,后者卻只能擁有一個在《月報》上發表短篇的機會而已。
這一年的“魔都通俗大賞”,杭水濤這個眼里完全沒有什么新人作者的資深編輯,關注的兩部作品,毫無疑問就是常恨歌的《傾國美人》,以及徐天笑的《情迷魔都》,他覺得不出意外的話,這金獎應該就是在這兩部作品中誕生了。
直到他這一天終于打開王德孚推薦的《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