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德孚冷眼旁觀之時,終于看到一位勉強算得上“青年作家”的人物出現,對方似乎在作家協會中頗有人緣,甫一出現,就讓其他已經到場的作家圍了上去,可謂眾星捧月。
這位“青年作家”看起來年齡只有三十出頭,穿一身十分摩登時尚的大衣,頭上的發型也搞得非常講究,他并沒有戴眼鏡,雖然長相普通了一些,但經過這么一打扮,他自然就給人一種先進作家的感覺,不似有些新入會的作家,這次來居然還穿著舊時代流行的長衫,讓人一眼看去,就覺得對方是個舊式文人。
在這個新文化運動越來越深入人心的時代,舊式文人已經越來越不受人待見了。
只不過也不知道這位“青年作家”是什么來頭,當他到來的時候,那些穿著長衫的舊式文人,居然也圍了上去,就好像一群舔狗。
王德孚便聽到了他們與這位“青年作家”之間的寒暄,大概知道了,原來這位“青年作家”,居然是作家協會中的老牌成員,并且已經擁有了“中級作家”的頭銜,在文壇可謂人脈廣泛,本身也是某幾個小有分量的文學獎的評委。
這位“青年作家”的名字叫做汪曉城,出身蘇州本地的書香世家,從小就憑借家中的人脈,在文壇嶄露頭角,初中時就開始在報刊雜志上發表文章,以時評居多,他似乎非常熱衷于發文議論熱點時事,放到網絡時代,這人就是妥妥的公共知識分子一枚。
汪曉城其實并沒有多少拿得出手的作品,但是掌握著評論他人作品權力的他,在作家協會中被一幫連“初級作家”頭銜都沒有的作者眾星捧月,自然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而習慣了被眾星捧月的他,此時對于眾人的寒暄,他只是不茍言笑,可能在他的眼中,這群新入會的作家協會成員,都是完全不值得他關注的小角色。
這一次汪曉城參加這個“青年作家論壇”,差不多就是來裝逼的,因為他可是作家協會中的前輩人物,又擁有“中級作家”這樣讓他引以為傲的頭銜,那他對這些新人們冷淡一點怎么了?
他覺得這都是正常操作,因為他只要參加這些新人活動,就是這副拽得不行的樣子,仿佛在整個作家協會,他就是中流砥柱。
汪曉城直接找到了這一次帶領眾多作家游覽園林的導游,居高臨下地說道:“導游,趕緊統計一下人數吧,到齊了就可以出發了,至于遲到的就不用管了,我會直接和秘書長匯報下,像這種連首次集體活動都不參加的會員,還是直接踢出作家協會算了。”
導游被汪曉城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弄得很不舒服,只是忍不住腹誹,好像你也遲到了十多分鐘吧?
不過導游自然不敢得罪在這個時代頗有能量的作家們,只能聽從汪曉城的吩咐,準備統計人數。
汪曉城這個時候才注意到獨自一人在暗中觀察的王德孚,然而他根本不認識王德孚,畢竟能夠一眼認出王德孚的,大概只有那些還在上學的學生黨,看過《紅薔薇》這份雜志的讀者。
汪曉城看到王德孚一身學生氣,不由皺眉走了上去,同樣居高臨下地說道:“作家協會參觀園林,閑雜人等讓一讓,馬上統計人數了,你不要在這里耽誤導游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