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德孚的指點下,凌靜蘇的第一部處女鴛鴦蝴蝶派《煙雨濛濛》可謂收獲巨大,除了得不到那些自命清高的文人的認同之外,它在商業上取得了頗為巨大的成功,還讓凌靜蘇擁有了非常多的女性讀者。
因此,凌靜蘇對于王德孚的信任可以說是空前的,如今她又與王德孚發生了這樣親密的關系,自然就愈發聽王德孚的了。
在王德孚看來,既然凌靜蘇愿意走這種通俗文學的路線,那他當然就非常輕松了,這一次他直接給大綱的作品,就是瓊瑤的《一簾幽夢》。
沒錯,就是有一句“你只是失去了一條腿,但她失去的是愛情啊”這種臺詞的典型三觀不正,但還別說,這樣的作品一旦看進去了,那還確實可以讓少女心的讀者感動得不要不要的,改編成電視劇非常合適。
在電視漸漸普及的時代,只要凌靜蘇的拍成電視劇,那肯定可以火,參照一下王德孚曾經那個世界的瓊瑤劇,就可以理解了。
《一簾幽夢》描述的是姐妹倆綠萍、紫菱與男孩楚濂、中年男子費云帆之間的愛情故事。的情節跌宕起伏,心理描寫貼切傳神,文筆凄切感人。
紫菱與楚濂為了避免同樣喜歡楚濂的綠萍(紫菱的姐姐)的痛苦,一直瞞著綠萍,希望在綠萍獲得自己那份愛情后再公開紫菱與楚濂的關系。
后來由于交通意外,綠萍變成殘疾,楚濂為了贖過,與綠萍結婚。
紫菱在失意之下與年長的費云帆結婚。
兩年后,楚濂、紫菱再次相見,舊情復燃,決定分別離婚,再續前緣。
紫菱回家后被費云帆呵斥,良心醒悟,重新回歸到費云帆懷抱。
王德孚在和凌靜蘇講述這個故事時,自己都感覺這種能夠多次改編電視劇,還能火,簡直就是不可思議,可能就是因為那個年代的娛樂實在太匱乏吧……
而放到這個時代來糊弄讀者,無疑也是一種廢物利用,反正凌靜蘇的創作速度飛快,是碼字狂人,文筆也很流暢,該煽情時可以煽情,寫這種情情愛愛再合適不過了。
王德孚為了讓凌靜蘇進一步把握這部作品的風格,當然還對這部作品剖析了一番,他這樣說道:“在這個故事中,費云帆其實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戀人,乃是開明的父親、傳統倫理道德的象征。費云帆的寬容、善解人意,以及堅持原則,都是開明父親形象。回歸費云帆,其實就是從個體性的**訴求回歸傳統倫理道德。
這是一個典型的愛情故事。姐妹二人同時鐘情于一個從小青梅竹馬的男孩,而這個男孩只愛上了其中的一個,但命運偏偏捉弄這樣的感情,想得到的終究得不到,沒想得到的偏偏擁有,在這樣艱難困苦的選擇中,費云帆的出現給故事畫上了一個或許完美或許不完美的句號。
但不管怎么說,作品中的四個主要人物幾乎沒有一個能活得輕松,活得灑脫。題目便預示了有的事情到頭來只能是‘不知與誰能共’的‘一簾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