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兒在水盆里認真洗洗小手,看大嫂進去也跟過去。
看虞憐看得認真,麻嬸解釋“這豆腐直接燉或炒容易爛,得先用油把兩面翻煎下,再燉菜就不會散。”
麻嬸說“早知道他們那德行。”然后看向虞憐“一會兒就廚房里跟嬸子們吃,不,還是你先吃,菜都蓋在灶子上呢,都熱著。”
盛好后放上一個小勺子,虞憐接過來,讓小果兒捧著吃。
虞憐沒出去,她往廚房里走了一趟,畢竟是主人家,婆婆躲在房里不出來見人,老太太陪著年紀大的老人在說話,總不能把所有事都丟手給別人幫著做
“還有那種大方的主人家取四六八尾數也行,比方說十四道菜十六道菜十八道菜,甚至二三十四六八都行,但這樣做的少,咱都是農戶人間,沒錢也沒閑,誰家有那銀子去折騰這么多道菜意思意思就得了。”
豆腐是早前虞憐找豆腐嬸子定的那兩板,已經切好成塊了,麻嬸先把鐵鍋熱干了,再倒進一點豬油,這油是個好東西,不舍得多浪費,只刷了兩層,再把切好成塊的豆腐小心倒進鍋里。
麻嬸子怕虞憐是從京城里來的大家小姐,不懂這些習俗,就解釋道“這是咱上邑村這邊的慣例了,暖屋飯搬遷菜一般少少也要整出四道菜來,再往上就是六道菜,四代表屋子四個角,這叫四福俱全,六代表順心順意,還有就是八道菜,八代表發家之意,取哪個寓意都行,端看主人家的意思,銀錢多有精力折騰的多做些,若是窮些的或者匆忙未來得及準備的就做最簡單的四道菜。”
虞憐扭頭一看,是方才端著炒雞蛋出去的嬸子。
“菌子雖然不值錢,但味道鮮美,和豆腐燉那滋味兒可鮮了。前陣子咱們這兒下了好幾場春雨,小孩子家家沒事干就上山采菌子,采了好多,拿去鎮上賣也賣不出幾個銀子,都被壓價,就索性留在家里吃。”
麻嬸炒得也差不多了,盛了三盆出來,最后鍋底留了一些,拿出小盆來盛,留給廚房幫忙干活的人吃,再把鍋子洗了,跟著就要做第三道菜。
小果兒不是個饞嘴的娃兒,哪怕不是嫡女,但府上就她一個女孩,得到的待遇也跟嫡女差不離,只是到底是孩子,又來了鄉下,早忘記以前吃過的山珍海味是什么味道了,聞著雞蛋的味道嗅了嗅鼻子,感覺餓了就看著大嫂說“想。”說完還有些不好意思將腦袋埋在大嫂身后。
這屋小,只修了一個灶臺,其余兩個就在邊上幫著打下手,切菜切肉,燒火提水什么的。
也因只有一個鍋,這菜只能一盆一盆做好了端出去,往往一盆吃完了,下一道菜不一定炒好了,好在農家菜沒有復雜花樣子,更沒有大頭硬菜,隨便炒炒也能熟。
小果兒性子好,看邊上的小豆芽也饞,就招招手讓他也過來吃,還到灶臺上多拿了一只勺子,兩個小孩就蹲在一旁慢慢吃。
“等這道做完了,再把那青菜炒一鍋也就夠了。”
說完又笑笑,“這樣的機會也少,咱鄉下小老百姓窮,一間破屋子傳了一代又一代,只要沒塌下來,就還能住,暖屋飯一年到頭也沒能吃上一桌兒。”
農家孩子最喜歡在大人做飯時湊到一邊,她孫子一聽到要嘗菜,立刻就舉起小手,“我要嘗我要嘗。”被麻嬸子用鍋鏟柄拍了下,讓不要搗亂。
“外面開桌了,你太奶你娘都在外面,隨便找哪個都行,快去吃飯,別在這里礙手礙腳。”
麻嬸說話的同時也不忘顛著鍋子,看虞憐走近了,就問她要不要嘗嘗味道
原版未篡改內容請移至官網。如已在,請關閉廣告攔截功能并且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