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拍攝比想象中的要順利,因為宋顏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功課,所以真正進入角色的時候已經游刃有余了。
加上和沈辭之間的默契,大部分的鏡頭第一遍就已經幾乎完美了。
導演和演員,演員和演員之間互相有默契磨合得很好本就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情。
電影拍攝了兩個月,快要進入收尾階段了。
但沈辭總覺得最近的情緒越來越不對勁。
其實沈辭以前也有過拍戲太進入角色本身,也就是所謂的太入戲的階段。
但這個角色太過特殊,他有太多性格上的障礙,越是入戲,讓沈辭越是覺得自己的心理也跟著產生了問題。
臨近殺青,還有兩場最難的情緒重場戲。
一場是男主角看到女主角和其他男人挽手走在路上情緒崩潰的戲,另一場是男主最終決定把女主殺死再自殺的解脫的戲。
哪怕是沈辭這種演過這么多各種不同角色的影帝,都擔心這兩場戲把握不好。
某天晚上他去找許明聊戲,沈辭感覺這段時間隨著自己越來越進入角色,整個人的狀態也越來越不由己。
他雙手相握,語氣低沉地對許明說“導演,你曾經有沒有遇到過一個演員,會入戲太深,沒辦法出戲”
許明聽到沈辭這么說后,臉上表現出了毫不掩飾的緊張。
本來還看上去很放松的他突然緊張起來,坐在沈辭對面咽了咽口水,語重心長地說“沈辭,你現在是感覺,太入戲了嗎”
一個優秀的演員自然是知道自己在演繹一個角色時候的狀態。
如果很多時候在生活中都發現自己的說話舉動甚至是心里想法都和原本的自己發生了偏離而更像是劇中人物的時候,那就表示他整個入戲的狀態被帶到了生活中,已經分不清真實生活和劇本生活了。
許明的表情沉重說“沈辭,雖然入戲對一個演員的表演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對于一個演員的生活來是一件壞事,更何況你飾演的是一個情精神障礙的患者,我覺得我們的拍攝暫時中止會比較好。”
沈辭猶豫了一會兒說“也沒幾場戲了,堅持到拍攝完就行。”
許明長嘆一口氣,好像在糾結著什么,最后他還是決定和沈辭說“沈辭,你剛剛問我,有沒有遇到過一個演員太入戲,走不出來的事情,其實,我是有遇到過的。”
沈辭看著許明,從他臉上這么煎熬的表情就能看出,這個故事一定不簡單。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曾經有三年的時間沒有過任何作品,因為那段時間,發生了一件事,一件影響我至今的事”許明娓娓道來,“其實之前我有一個特別滿意的作品,都拍完剪輯完了,講的是一個小市民非常悲慘壓抑的一生,電影里的主角喜歡蝴蝶,最后選擇跳樓自殺,在死前感受蝴蝶飛翔的感覺,他覺得這是他一生中最圓滿的一刻,那時候我找了個新人演員,沒有學過表演,但就是特別有天賦,每一個鏡頭都拍到挑不出任何毛病,甚至我很有信心那個作品如果真的能面世,一定會得不少國際大獎,但是最后那個演員,選擇了自殺。”
聽到這里,沈辭突然猛吸了一口氣。
他沒想到這個故事的結局這么慘烈。
“當時其實是我不好,我太在乎讓他入戲,所以我和他說要拋棄本身的人格,好處是,他的戲真的演得活靈活現,讓故事里的主角活過來了,壞處就是,他演的角色一生太過悲慘,讓他自己被帶入后也對生命感到了絕望,最后選擇了和故事主角一樣的辦法結束了人生,那個作品我至今沒有勇氣再看,并且消沉了三年,我不敢再拍戲,我覺得是我毀了那個演員的一生,后來好不容易逐漸從這件事情走出來,自那以后,我也不會太刻意地讓演員去入戲,我怕”
說到這里,許明特別憂愁地看著沈辭“所以,如果你有這個征兆,我建議我們還是緩緩,等你恢復恢復,拍戲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有些事情如果影響了你一生,我會內疚的。”
“不,你不用內疚,接受這個角色是我自己的選擇,可能也是我太想演好它,所以有了太多執念”沈辭用力捏了捏自己的山根,“不過我覺得就現在演戲的狀態來看,我不希望休息或者暫停,來找你聊也只是想問一下,你見過這么多演員,對于我這種情況有沒有比較好的建議”
“其實大部分演員在殺青之后花一段時間都能出戲,特別是回到一個和戲里角色完全不同的生活和狀態,快的很快,慢的也不好說。”
沈辭點點頭,站了起來“好的,我知道了,謝謝你,許導。”
許明還是一臉不放心地看著他“總之有什么問題,隨時告訴我,任何時候都應該把戲的質量放在最后,我不希望再出現”
許明說到這里突然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這種話就怕說了一語成讖。
沈辭回房,洗完澡后發現難以入眠。
其實失眠的情況已經出現很久了。
他起來看了一點心理疾病方面的書,他看到一個悉尼大學戲劇與表演研究系的研究員提出的一個觀點,叫“戲劇后應激障礙”,用來描述演員在沉迷角色時偶爾經歷的那種困難而持久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