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硝煙散去之后,無論是城下的攻城者,還是城頭上的守軍,都發現城門之上那個被熏黑的巨大破洞,拜倫的戰士們歡呼起來,立刻無視地上的火焰沖了上去,那些來自北方的諾德勇士們舉起大斧不斷劈砍城門破洞處的碎木頭,很快就把這個缺口擴大到可以走進一個認。他們馬上側舉盾牌沖了進去,后面的其他步兵也陸續跟上,沖進了城中。
可當他們進入大門之后,他們才發現這座木頭堡壘同樣有甕城結構,內城墻傷此時已經站滿了人,弓箭、勁弩、標槍、石塊,人們使用這些武器朝沖進城里的士兵展開了攻擊,密集的箭雨和不知多少石塊從四面八方打過來,哪怕是那些裝備精良盾牌厚實的諾德勇士也被打的鼻青臉腫,踉蹌著往后退了幾步,把身后的人撞倒了好幾個。
但即便如此,攻進城里的戰士們也不會罷休,他們頂著對方的攻擊沖向第二道城門,但這道鐵欄卻攔住了他們的去路,刀劍斧頭破不開這玩意,要么用重型的攻城武器,要么有人把這東西用絞盤升上去。
于是乎戰斗又回到了之前的情況,士兵們將城門打開,頂著箭雨將云梯運進來,直接在甕城里架云梯進攻,配合進攻的部隊一起,不斷的嘗試登城。至于地面上的部隊,則開始在城墻下安置火藥桶,試圖炸毀這些木頭城墻攻進去。雙方不多時在城頭也開始了戰斗,但拜倫一方的步兵并沒有成功在城墻上站住腳。
這些戰斗雖然敘述起來很快,但實際上卻非常緩慢,攻城是個麻煩活,而且風險很高,雙方士兵都很謹慎,戰斗的進程十分緩慢,從清晨一直持續到太陽落山才結束,而此時拜倫一方的軍隊依然沒有攻克城墻和甕城。當然,這也一部分原因是拜倫不想大規模毀壞這座堡壘,因為他可不光是想掠奪或騷擾,他希望拿下這座堡壘,作為自己的封地。
當天色漸暗,士兵們都疲憊不堪,而且光線變暗也不適合戰斗了。于是拜倫下令撤軍,雙方默契的停止了戰斗,士兵們得以安全帶著戰友們的遺體歸來。仔細清算之后,拜倫的部隊在這一天的戰斗之后帶回了107具尸體,還有不少人負了傷。而對方的傷亡,恐怕只有拜倫這邊的一半左右。這讓拜倫十分不滿,但最后還是忍住了怒火。因為他在這之前就大致了解了對方的防御水平,已經預計到了這種情況,雖然低估了傷亡和對方的抵抗程度。
但是拜倫之前就做了安排,在戰事不利的時候城內的內應就會展開行動。
至于為什么不在今天戰斗的時候配合大軍一是因為這事以后在貴族圈里說出去并不算光彩,狡詐是一種有用的品質,但是以拜倫當前的身份很容易會被某些人瞧不起,對他的名聲不好,更會惹人忌憚。二是拜倫在戰前高估了自己軍隊當前的實力,更沒想到遭遇偷襲之后對方竟然有如此的意志抵抗,他當時以為這會是一場很簡單的戰斗,沒必要采取額外行動。但最重要的是傭兵出身的拜倫對戰利品的癡迷可以用貪婪來形容,如果內應展開行動,那拜倫戰后的收獲就得打個折扣,他之前一直舍不得。
但既然戰斗如此不順,繼續進攻肯定傷亡慘重。所以拜倫也不打算繼續浪費士兵的生命了,他在城外打了個信號,而城里的內應也馬上展開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