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遍體冰寒。
張翀的密奏,幾乎無關沈浪。
他的這份密奏很長。
詳細記載了蘇氏家族每年的貿易進出。
蘇氏家族每年要貼補羌國四萬金幣以上。
他的封地雖然有三千多平方公里,但地勢很高,出產不多。
唯一優勢就是礦藏豐富。
那么蘇氏家族哪里這么多錢供養私軍和三眼邪幾千馬賊?
哪里這么多錢圈養天西行省的官僚?
奴隸貿易!
這一條已經觸目驚心。
但更讓人震撼的是,壟斷走私。
當然,壟斷走私這件事本身不驚人。
驚人的是蘇氏家族徹底壟斷了和楚國的走私。
吳越大戰之后,吳國萎靡不堪。
西邊的楚國,就成為了越國的心腹大患。
越國的大半的軍隊,都在西邊和楚國對峙。
雖然還沒有開戰,但邊境摩擦數不勝數。
兩國的邊境已經互相封鎖,徹底斷絕了貿易望來。
在寧元憲心中始終有一句話,楚越之間必有大戰。
只不過越國有南毆國叛亂,楚國在北邊和梁,衛兩國都有領土糾紛。
雙方騰不出手手來。
但整個南方就只能有一個霸主。
吳國大敗了之后,這個霸主就在楚國和越國兩個之間誕生。
而現在張翀的密奏中,把每一個數據都寫得詳盡無比。
雖然沒有一句話直接說蘇難勾結楚國。
但背后的意思卻非常清楚,蘇難先壟斷了羌國的外交,然后通過羌國和楚國進行大量的走私貿易,每年賺取海量的金幣。
而里面還有更危險的信號。
蘇氏家族和楚國難道僅僅只是走私貿易嗎?難道就沒有更深的交易嗎?
國君寧元憲就是這樣的。
平時刻薄易怒,而且一定要發泄出來。
可是一旦關系到江山社稷安危,他立刻就會冷靜下來。
他這座火山,仿佛瞬間停止了噴發。
整個人情緒立刻冰了下來。
所以,還是張翀厲害!
他根本不會從正面支援沈浪。
想要熄滅國君的怒火怎么辦?引發一場更大的怒火。
想要平息一件大事,就爆出另外一件更大的事。
關鍵時刻,使出致命一擊。
“蘇難有密奏嗎?”
“沒有,告病在家呢。”
“大盜三眼邪,你聽過嗎?”
“老奴聽過。”
“天西行省官場,有人上奏過三眼邪嗎?”
“沒有。”
寧元憲繼續看奏本。
張翀在最后,隨意提了一句。
沈浪不愿意招供半句,說一定要國君的心腹在邊上,才肯招供一切。
“黎隼,你去一趟,親自審問沈浪,欺君之罪,詛咒太子一案,害死何妧妧一案,要徹底查清。”
大宦官黎隼叩首道:“是。”
然后,他就要退去。
然而國君看了黎隼一眼,又道:“寧岐,你也去,但不要說話,就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