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祭天大典在明清兩代到達了巔峰。
正常情況下三年一祭,禮儀繁復之極,規矩多如牛毛,半點都不能逾越。
當年乾隆皇帝祭天,就因為祭品不到位,刻字不清晰,甚至被褥擺得不夠整齊而大發雷霆之怒,工部尚書,侍郎,禮部尚書、侍郎等大臣被革職。
敢想象嗎?
就因為這些細節不到位,六部尚書就罷免了兩位。
寧元憲對大臣已經算狠的了,這些年到現在為止他動過最大的官員也只不過是侍郎級而已。
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戎就是兵事,而祭祀還要排在前面,可見其重要性。
當然了,大炎王朝祭天大典還沒有到這么苛刻的地步。
至少君王不需要連餓五天肚子,至少不用幾個月前就開始準備。
但這一次的祭天和往常有所不同,畢竟這是要和矜君和沙蠻族進行傾國之戰。
所以再怎么重視也不為過。
至少禮部官員已經為之準備了兩個月了。
而太子殿下已經找了十幾個大儒,嘔心瀝血寫出了一篇祭天疏,而且背誦得滾瓜爛熟,甚至每一個字應該發多重的音調,都斟酌了許多遍。
結果國君的旨意一下,把念祭天疏的任務交給了寧政。
這對太子之打擊可想而知。
甚至,這還是國君第一次真正敲打太子。
之前沈浪滅了蘇難返回國都,太子命令張召抓捕沈浪,國君都忍了。
他說過,太子是國本,不能輕易動搖太子的權威。
因為國君的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被認為是想換太子。
至少消息傳出之后,太子府大門緊閉,不允許任何上門拜訪。
至于太子在里面做了什么?是不是殺人了?還是砸東西了?
就不得而知了!
……………………
而對于沈浪來說,首先要寫一篇最好的祭天文。
祭天文很好寫,但也超級難寫。
說好寫,因為它算是最典型的公文了。
自我發揮性很小的。
就是歌頌上天,歌頌上古諸神三皇五帝,歌頌山河,歌頌萬民等等。
這次祭天是為了南征,是為了打沙蠻族,打矜君。
那么能夠在祭天文中大書特書矜君的壞,沙蠻族的野蠻也殘暴嗎?
絕對不能!
甚至不能半個字提到矜君,也不能半個字提到這場戰爭。
否則天神一看,你也太現實了啊。
這就如同去拜佛,你可以請求菩薩保佑家人健康,但總不能請求菩薩保佑你中五百萬彩票。
所以祭天文的第一要素,甚至唯一要素就是歌頌!
要華麗,要震撼,讀出來要如同仙音!
沈浪第一時間找來的就是明朝的祭天文,出自《大明會典》第八十二卷。
那么這個大明會典是誰編寫的呢?
先有李東陽,后有申時行。
李東陽,二甲第一名進士,也就是全國第四,擔任大學士,內閣首輔,太子太師。
申時行,嘉靖四十一年殿試狀元,大學士,內閣首輔,太子太師。
所以這兩人編寫的會典有多么牛逼?可想而知了。
這篇祭天文是這樣寫的。
于昔洪荒之初兮,混澇,五行未運兮,兩曜未明,于中挺立兮,有無容聲,神皇出御兮,始判清,立天立地人兮,群物生生。
帝關陰陽兮,造化張,神生七政兮,精華光,圓覆方載兮,兆物康,臣敢低報兮,拜薦帝曰皇。
……(后面省略幾百字)
這篇祭天文已經差不多是封建王朝的巔峰之作了。
當然了,不能完全照抄,還要做出一點修改。
不過此時是大炎王朝,這里是越國。
儒教還沒有一統天下,哪怕是祭天之文,條條框框也沒有那么多,整個文風可以更加豪邁一些。
還可以更加華麗一些。
于是,沈浪翻來覆去地找。
祭天文里面找不到特別好的,結果在封禪文里面找到的。
西漢華美文章第一人司馬相如,他的遺作《封禪書》。
盡管封禪和祭天不是一回事。
但歌頌和豪邁卻是共通的,里面的華美文章可以借用來。
非唯雨之,又潤澤之;非唯濡之,泛尃護之。萬物熙熙,懷而慕思
此人文章之華麗,真是常人難以匹敵。
就這樣!
一個時辰后,一篇華美的《祭天疏》寫完了。
然后沈浪交給蘭瘋子、寧政、黎隼等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