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嫁進譚家的這些年,除了生孩子坐月子休息了段時間,平日不是做農活就是掙錢,忙歸忙,錢還是攢了不少的,而且她沒什么開銷,娘家偶爾鬧也只摳得出幾個銀子。
她燈下數錢,譚三戶就在旁邊看她數。
一串一串的銅板,加上幾個碎銀,劉氏數得油光滿面,譚三戶卻沒多大感覺,心靜如水沒有一絲波瀾,掙再多錢沒地兒花不是什么高興的事兒,他不像劉氏嘴饞了買肉犒勞犒勞自己,他吃家里的用家里的,身上揣個兩文錢能揣十來年。
他問劉氏,“你想清楚了真想當家咱娘的性子你也知道,當家那年凡事由著你折騰,之后可是要變本加厲還回來的,你看四弟,當家那年多囂張,十天半個月的買肉吃,逢年過節的買衣穿,嫌粗糧不好吃天天吃米飯,嫌媳婦愛碎碎念就和離,當時娘不插手由著他作,第二年可差點把他腿都打斷了呢。”
“當家前十里八村到處有四弟的朋友,當家后你看他朋友還有多少咱娘記仇,媳婦你得想好。”
夫妻十幾載,孩子都四個了,譚三戶不想劉氏有個好歹。
“我還能沒想好”劉氏低頭扒著銅板,“娘是有大福氣的人,你看青桃跟著她變得多能干,我當了家不讓娘做別的事兒,只讓娘幫咱帶孩子,讓孩子沾沾她的福氣變聰明。”
“有件事我沒和你說,大哥教青樹讀書時夸他有天賦,你說咱兩大字不識能生出個什么有天賦的孩子啊,還不是娘帶過青樹渡了福氣給他。”
“還有這種說法”
“我能騙你不成大哥讀過書的人見識廣,他這么說肯定沒錯了。”
譚秀才注重名聲不說沒譜的事兒,譚三戶沒有懷疑,思忖道,“娘歲數大了,照顧自己孩子恐怕有些吃力,地里和家里的活就別讓娘做了。”
劉氏嗔他,“我能想不到”
以前什么想法就不說了,如今她是最希望邱婆子長命百歲的人,最好能幫她帶帶孫子,“咦,我剛剛數到多少了”
“我沒聽你數啊。”
只得重來。
差不多近二十兩銀子,全交出去太浪費了,劉氏認真將錢分成三份,每份六兩多,邱婆子出再多不會超過六兩吧,她六兩多就贏了,而且能連續當三年的家。
“三年后咱就沒錢了。”譚三戶提醒她,“你當了家要操心的事就多了,農閑也會忙,沒空掙錢了。”
“你和青牛可以掙錢啊。”劉氏道,“你和青牛勤快點,兩個男人別被二哥二嫂比了下去。”
“我和青牛什么時候不勤快了”譚三戶抱怨。
“我看著你們是勤快,我不看著就不知道了。”
“到時候你數錢就知道我們有沒有偷懶了。”
“肯定得數。”劉氏把盒子藏好,順勢翻身上床催譚三戶滅油燈,屋子瞬間黑下來,譚三戶摸到床邊,摟著劉氏閉上眼。
這頭夫妻倆其樂融融,二房那頭就有點不太平了。
總共三兩多銀子,李氏進門翻來覆去的數了不知多少回了,恨不得再數出個三十兩來,譚二戶撥燈芯,“咱就這點錢,你數多少遍都一樣,我不信還能漲”
“我數的是錢嗎”
“不是錢還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