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桃是女孩,不知道實屬正常,譚秀才并未苛責她,相反,收到書后,他給面子的翻了好幾頁。
書是青桃翻過譚秀才書柜,去鋪子精挑細選的,看那本書堆在角落皺巴巴的,她便翻了幾頁,覺得不錯就買了。
沒料到還有這種門道。
她好奇,“爹怎么知道那是野史的”
是本隋書,記載的是隋朝的興盛衰亡,青桃并不是毫無記憶,里邊的事和她學過的那段歷史沒有出入。
譚秀才怎么看出來的
“野史受年輕少爺小姐們喜歡,封皮以鮮艷的花草為主,右下角刻著編纂人的印章,看印章就看出來了。”
有的讀書人為了掙錢,會偷偷給自己取字,杜撰某些歷史人物背后的故事賣錢。
譚秀才去郡城考試入住的客棧里就住著那么號人氣,當然印象深刻。
封皮右下角的印章青桃沒注意看,只是如果譚秀才不喜歡,退了也好,她收好錢,“那我給爹買其他的。”
譚秀才“”
剛剛的話白說了。
青桃拿起書準備走了,突然想到什么,說道,“周榮拜何叔為義父的事兒爹還是別去問何叔了,何叔想說自然會和你說,他不說必然有他的原因。”
她沒譚秀才那么天真,會覺得何樹森收義子是為了譚秀才,肯定是何家有所圖謀。
還是針對譚秀才的。
她記得她和譚青槐回村后,鎮上起了很多謠言,先是邵氏無才無德,縱容包庇兒子行兇,配不上譚秀才,毫不懷疑貶低邵氏的行徑看得出是趙氏所為,可慢慢傳出譚秀才教子無方不配為人師的流言蜚語,這點不像趙氏做派。
趙氏慣會維持賢良淑德的形象,加上譚秀才喜歡她,心里多少會竊喜高興,不會暗地給譚秀才使絆子。
相較而言,不利譚秀才的謠言更像何家做的,畢竟譚秀才聲名受損離開書塾,何樹森就有機會了。
她心底一直這么想的,哪曉得周榮老實后,外面的風言風語跟著沒了,她便沒刨根究底。
可現在何家莫名其妙和趙氏母子走得近,拋之腦后的想法又冒了出來。
何家如果存了其他心思,早晚會露出馬腳。
連續幾日出攤,她都會找機會往趙氏娘跟前湊,做出一副低聲下氣討好她的樣子。
為此趙氏娘鄙視不已,覺得青桃就是個唯利是圖的勢利眼,擺出副高高在上的架勢,甚少搭理青桃,偶爾實在被青桃嗡嗡嗡的聒噪聲折騰煩了,便掏耳朵甩臉色,“任你說得天花亂墜我也不會幫你的,想讀書自個交束脩去。”
她算看出來了,青桃嘴里鄰居家孩子讀書是假的,十有八九是譚家其他幾房的人,自從譚秀才來鎮上教書,其他人看到讀書的好,節衣縮食也要把孩子往學堂送。
譚秀才幾個兄弟的孩子可不少錢,都送學堂的話沒幾戶人家供得起,譚家沒有分家,那些孩子讀書,譚秀才肯定要分擔束脩,青桃心眼多得跟蜂窩眼似的,可不得好生謀劃謀劃
趙氏娘越看青桃越不順眼,索性不跟著她賣包子了,清晨和鐵蛋先去西市,然后去小巷子賣。
味道不好怎么著,天天有生意就成了。
這天,青桃在客棧外擺攤,沒見著趙氏娘還有點不習慣,趙氏娘和她杠上了,每天她前腳來客棧,趙氏娘后腳就到。
住店的客人聽老掌柜說外邊包子饅頭好吃,驟然見兩個攤位賣包子,不知道買誰的。
因為這個,趙氏娘撿了好些漏,嘗到甜頭的她甚至會比青桃先去客棧外吆喝叫賣,運氣好能賣出去好些個。
邵氏不服氣,叮囑青桃也早點出門,說生意被趙氏搶光了。
青桃并沒任何焦慮,照樣估著時間出門,隨著入冬天亮得晚,青桃到客棧時客房的燈還沒亮,而且她覺得邵氏杞人憂天了,趙氏跟著她賣包子后,她的生意并沒受到影響,相反,有人作伴她膽子更大,天天往巷子里走,包子很快就賣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