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桃和郭寒梅幾下就把蒸籠洗了,搬進灶房待會蒸餃子用。
“青桃真能干。”黃氏坐在長凳上,笑容沒有消過,“寒梅常在我面前夸青桃如何孝順懂事,親家啊,你養了個好閨女啊。”
邵氏翻出碗柜里的木盆,將剁好的肉趕進去,聞言眉眼笑出褶子來,“她奶教得好。”
都知青桃養在邱婆子膝下,邵氏不敢居功,“她奶是個勤快人,青桃耳濡目染學了去,若是我教,恐怕教不出這么好的閨女。”
“親家就會謙虛,女婿幾兄弟好學懂禮,不就是親家教的”
邵氏不好意思地垂眼,將功勞推給譚秀才,“他爹教得好,我啊,照顧他們飲食起居而已,論教孩子,親家比我強多了,寒梅不僅會做飯還擅女工,家務活做得井井有條,比我年輕時強多了。”
嫁人前事事有她娘拿主意,嫁人后邱婆子盯得緊,她操心的事兒并不多。
這些活還是搬來鎮上才慢慢上手的。
兩人你來我往的夸,完全不覺得不好意思,邵氏將倒進去的調料慢慢攪勻,然后舔了下筷子嘗鹽味。
“好像有點淡,青桃,你嘗嘗”
青桃接受不了嘗生肉的味道,她腦袋急急往后仰,“娘買了多少斤肉”
“九斤”
挨近過年,這是譚秀才最后次跟人切磋學問,來的人多,她擔心肉少了,故意多買了些。
“多少菌子”
“小半籃吧”邵氏指著墻上掛著的竹籃。
青桃在心頭估算了下,又問邵氏加了幾勺鹽,幾勺糖,幾勺花椒粉等等。
邵氏一一回答。
只看青桃走過去,利索的揭開各類裝調料的罐子,幾勺幾勺的往木盆里撒,黃氏看得心驚肉跳,想說是不是太多了點。
偷偷去看邵氏和郭寒梅,兩人皆沒出聲阻攔的意思。
她強忍著沒說話。
等青桃回到砧板前,邵氏就握著筷子使勁攪,香味彌漫開,黃氏驚呼,“神了。”
邵氏再舔,滿意道,“味兒剛剛好。”
比包子餡兒稍微清淡些,但比面館賣的抄手餃子味道要重。
黃氏不敢相信有人不嘗味道就能把握得如此好,問青桃怎么做到的。
青桃擼起袖子,搟餃子皮道,“做多了心里就有數了。”
黃氏沒法想象要做多少回餃子才能練就這身本事,而且青桃還是個小姑娘,待再大些豈不更厲害黃氏又看青桃兩眼,想說以后誰娶了她真實有福了。
她仰著脖子,表情呆呆的,像大開眼界似的。
郭寒梅好笑,“小妹天天做包子,多少肉用多少鹽都有記載,這點于她來說不算什么。”
青桃做事細膩,不止包子餃子做得好,還會做很多稀奇古怪的美食,糯米粉在她手里能玩出各式各樣的花樣來,黃氏沒見過罷了。
邵氏也說,“這種細致活給她做準沒錯。”
婆媳兩見過青桃本子,沒覺得多了不起,真要說了不起,她們更佩服青桃搟餃子皮的速度,比做包子還快,速度令人咋舌。
這不,黃氏眨眼的功夫,一張餃子皮已經弄好了。
圓溜溜的,比集市賣的還薄。
她驚訝得張大了嘴,表情更呆了,“我的乖乖呀,你這雙手是佛祖開過光的吧。”
想不到這年頭就有這種說法了,青桃謙虛地說,“熟能生巧而已。”
哪家姑娘熟能生巧也熟不到這種份兒上,便是酒樓經驗老道的廚子恐怕也比不上,譚家這閨女當真不得了,黃氏順嘴就問了句,“親家啊,青桃的親事沒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