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灌了香腸,臘肉也熏好了,讓邵氏留著給幾個孩子補身體。
兩人推來推去,還是青桃把肉給譚廣戶才算安靜了。
走出譚家,譚老頭滿臉驕傲,和幾個兒子說,“還是讀書有出路,看你大哥如今多體面,青文他們也被教得極好。”
譚二戶努了努嘴,“我想讀書也來不及了啊。”
當年家里只送了他大哥去學堂,沒給他們選擇的機會。
譚老頭沒聽出他話里的酸味,“你來不及還有你兒子啊。”
譚二戶敏銳的捕捉到關鍵,“爹答應送他們去學堂讀書”
譚老頭焉了,“得你娘說了才算數。”
他想沒用。
譚二戶泄氣,“娘就護著青桃,哪管青陽他們哪。”
要不李氏為何怨氣大青桃是個男孩就算了,怎么說也是譚家人,將來要為譚家續香火,可青桃是個女孩,長大了要嫁人的,邱婆子再疼她有什么用,嫁了人就是別人家的人,和譚家沒什么關系。
邱婆子生病她亦不能伺候床前。
還得兒子兒媳孫子孫媳擔著。
李二戶不認同他娘的做法,礙于他娘威嚴不敢開口罷了。
譚老頭沒想那么多,左思右想,估摸著得找機會和邱婆子說說,長子已經出息了,孫子們的前程還沒個著落了。
“咱先回家吧。”
還沒說完,譚廣戶把十來斤肉往籮筐一放,說他遇到個朋友,晚點回家。
譚老頭不疑有他,叮囑,“早點回來。”
“好。”
街上的雪融化了些,地面濕噠噠的,幾人穿的是草鞋,腳趾頭凍麻木了,譚老頭走得慢,邊走邊和兩個兒子說起地里的莊稼,麥子綠油油的,積雪覆著晶瑩剔透。
瑞雪兆豐年,明年是個豐收年。
收成好了手頭就更寬裕。
她和邱婆子商量送孫子去學堂讀書。
邱婆子蓋的棉被是今年剛買的,被窩里暖烘烘的,她覺得熱,兩只腳露在外邊,搭在被子上,似乎也在琢磨這個問題,沒有立即回答。
其實青桃幾歲問過她青牛為什么不讀書。
該去讀書的。
她問過劉氏,劉氏的回答是青牛是長子,要照看弟弟,走不開。
追根究底就是希望青牛干活。
劉氏不為兒子考慮,她做奶奶的操再多心沒用,因為青牛也說不想讀書,喜歡種地,誰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母子兩不愿意,她何苦掏那份錢,至于李氏,連生兩個閨女,讀書的事和她不沾邊。
她問,“送誰去”
譚老頭沉默,良久,道,“過年問問老大的意思吧。”
全送去讀書不太可能,還得挑兩個有天賦的人才不算浪費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