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柏心里不是滋味。
丟下書籃氣沖沖走了。
秦娘子在院子里跺腳。
柳氏在自家院里樂得合不攏嘴,府學考試成績出來,譚秀才是這條巷子里考得最好的,秦娘子鐵定眼紅了,待秦柏不見了人,回屋跟廖駿說這事。
廖駿無奈,“你能不能不要整天盯著別人家那點事”
柳氏理直氣壯,“誰讓秦柏害咱丟了三兩銀子。”
她能給秦柏記恨一輩子。
提起這個廖駿就泄氣,拿出從譚秀才那借的文章,這是考試譚秀才寫的。
通篇讀下來,辭藻稱不上華麗,道理也淺顯易懂,廖駿不敢相信譚秀才憑這篇文章能得好名次。
他覺得自己寫的文章更好。
廖駿是當年科考的廩生,享朝廷補貼,委實風光了一段時間。
可惜朝廷對廩生的優待只有五年,五年過去,除非你能考上舉人,否則補貼就沒了,看完譚秀才文章,廖駿自己寫了一篇。
拿去給譚秀才看,譚秀才自個也說他的更好。
廖駿大感安慰,覺得譚秀才考得好可能是先生喜好的原因。
有的先生喜歡言辭犀利的文章,看到就會給過,有的喜歡引經據典
譚秀才兩次碰到偏樸實無華的先生罷了。
青桃回來碰到廖駿出去,收拾好后,忍不住進屋問譚秀才廖駿來有什么事,譚秀才倒沒隱瞞,夸廖駿比他強。
夸是出自真心的。
譚秀才覺得自己這兩次考得好或許真是運氣好,迎合了批閱試題的先生的喜好。
青桃不以為然,“平時寫的文章再好沒用,考試發揮好才是最重要的。”
“他真想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該把他在考場寫的文章給你看,文章是根據題目要求來的,審題很關鍵。”
譚秀才如醍醐灌頂,青桃道,“爹你不要看其他人文章寫得好就亂了方寸,考試學問大著呢。”
話說得經驗老道,仿佛自己參加過無數考試似的,譚秀才打趣她,“你又知道了”
“當然。”青桃坐下,指著譚秀才正在看的書,改成疑問語氣讀出來,“你考試題目是不是這樣的照本宣科的話,很多考生會用書里的內容湊成文章交上去,真要那樣就錯了。”
她說得有板有眼,譚秀才沒打斷她。
青桃道,“這兩句出自這本書不假,先生想考的卻不是這個,爹,你考試會猜出題人的心思嗎”
“什么心思”譚秀才沒思考過,考試就是考試,課業扎實,考什么都能過。
“一看你就沒有。”青桃找出譚秀才這次寫的文章,文鄒鄒的,她勉強讀得懂大概,跟譚秀才舉例,“比如寫這篇文章前,爹你怎么知道自己有沒有寫偏題爹看懂題目也就罷了,如果看不懂,或者拿不準該怎么動筆”
這種時候還是有的,往年他參加鄉試,提筆寫文章就愁得很。
“你有辦法”
青桃嘿嘿笑了。
“說難也不難,每次考試,你都可以打聽出題的先生喜好跟品行,真遇到拿捏不準的時候,就把自己置于先生位置思考,哪怕有些偏離,也不會離太多。”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考生打聽主考官
縣試府試這種科舉小考就罷了,鄉試會試才是讀書人關注的焦點。
她不知道譚秀才前兩次參加鄉試是什么情況,她和譚秀才說,“如果不知道出題人的喜好也無妨,留意最近幾年其他州府的大事,天災,傳到咱這邊來的爹都可以了解”
“沒準就和考試有關。”
譚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