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她沿街吆喝叫賣,如今省了許多麻煩。
因此回家時太陽剛照到東邊半墻,不冷不熱的,邵氏每天也差不多這個點回來。
為此,巷子里的人沒少問她們是不是有什么竅門,怎么把時間拿捏得剛剛好。
后巷的孫氏妯娌兩也賣包子,常常午后還在街上晃悠,曬得汗流浹背的,完全趕不上邵氏輕松,巷子里的人家出于好奇買過孫家包子嘗味道。
比譚家差遠了,吃著還膩,而且有股怪味,不像譚家香醇。
孫氏妯娌揚言調料是差不多的,至于為什么有那么大差異是面的問題。
譚家用的是細面,口感細膩,她們摻和了粗面。
為什么摻粗面養家糊口不容易,想多掙幾個錢。
孫氏這般坦蕩,少有人罵她們黑心的,倒是覺得邵氏她們看著生意火爆,估計沒掙幾個錢,細面不便宜,加上調料柴火和水,成本更是高,便是眼紅的秦娘子看邵氏都沒有以前嫉妒了。
孫老爺想買譚家方子,給秦柏說了好幾回,讓秦柏勸勸譚秀才,價錢好商量。
之前給五十兩譚秀才沒應,孫老爺又添了三十兩。
八十兩啊,夠她洗十年衣服了,孫老爺還承諾秦柏,如果說服譚秀才賣方子就給秦柏五兩銀子作為報酬,秦娘子滿心是怎么讓邵氏松口。
譚秀才是個爺們,不管家里的事兒,只要邵氏點頭,方子還不是說賣就賣
巷子里的人都八卦譚家昨晚的哭聲怎么回事時,她想的是怎么撬開邵氏的嘴,這不,看邵氏和青桃前后腳進巷子趕緊笑盈盈湊過去,“譚娘子,那些人說什么你別往心里去,多年媳婦熬成婆,還不興咱擺擺婆婆架子啊。”
巷子里的人都說邵氏斥罵兒媳婦是兒媳婦沒有身孕的緣故。
秦娘子覺得是該罵。
邵氏不知道眼前什么狀況,懵了會兒,秦娘子擠眉,小聲提醒,“你是不是罵青文媳婦了,她們說你是惡婆婆呢。”
邵氏回過神,不欲解釋。
斥責郭寒梅的是譚秀才,與其讓譚秀才被人議論,不如她攬下來,答道,“惡就惡吧,嘴巴長在別人身上,說什么我聽著就是。”
完全沒為自己辯解。
秦娘子不禁好奇,“青文媳婦哪兒惹你快了和我說說,我幫你跟人解釋。”
家里的事兒哪兒好意思往外說,她笑笑,“我看她不順眼罷了。”
“她們說昨晚聽到男人聲音了,是不是青文媳婦和青文吵架了”
不怪她們沒聽出譚秀才的聲音,譚家堂屋里掛了竹簾,外人瞧不見里頭發生的事兒,而譚秀才素來和善客氣,不像疾言厲色的人,昨晚訓人的聲音夾雜著地方口音,更像譚青文的。
邵氏沒有說話,秦娘子以為自己猜中了,“那你得好好罵她,進門這么久肚子沒個動靜,竟跟青文鬧脾氣,像什么樣子啊。”
邵氏靜默無言。
心里卻有點擔憂,郭寒梅賣繡品去了沒有回家,邵氏怕外頭人聽到她的話,拉著青桃回屋說的,“外頭對咱家議論紛紛,會不會影響你爹的名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