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指揮部下達的產值計劃,下屬各工班必須簽訂責任狀,也算是各工班長向指揮部表明一種態度。
同時,責任狀里面,還有獎罰,完成的獎,沒完成的罰。
責任狀的目的,主要是督導各工班積極努力完成產值任務,有著鞭笞作用。
責任狀簽完,每一個工班的工班長還要表態發言,對此次指揮部下達的產值任務,是否有信心完成。
在座的都清楚,很多工班的產值任務基本上沒法完成,表態發言卻要表現出完成的信心和決心。
說白了,這是一種態度問題,秦舒淮對這一切沒怎么在意。
在指揮長李海峰講話前,書記辛長路先說了幾句,講完之后,眾人鼓掌歡迎李海峰講話。
重溫這個過程,秦舒淮感到陌生又熟悉,重生前,他就是李海峰這個角色,聽到的看到的,都心中有數。
其實他比較喜歡下面的項目部經理等領導班子表現的積極些,哪怕是表面上表現的積極,在他看來,至少態度上是好的。
至于產值任務,秦舒淮重生前喜歡兌現,嚴格按照責任狀來考核,因此,秦舒淮擔任指揮長時,讓人又敬又怕。
賞罰分明,這是秦舒淮的性格。
聽著李海峰發言,秦舒淮能感覺到,他此刻的心情和自己當時一樣,其實領導發言沒多大水平,干工程的,無非就是圍繞這些東西講講,關鍵在于深度和執行力。
整個會議,沒有太多的口號,李海峰也指出,一切以產值和質量為結果,拿不出成績,說的再好也白搭。
會議結束后,眾人還沒走,黃可臣對身后的吳愧招招手,示意他過去。
“怎么了黃工班長?”吳愧有些懵逼。
黃可臣指著指揮部發的文件,問道:“這產值任務,是指揮部下的,還是工班自己上報的?”
很明顯,百天完成七千來萬產值,不是多了,是太多了!
平原地區也許能完成,關鍵天路鐵路在高原地區,每日工作時間有限,工人的體力消耗太大。
“指揮部要求,每月增加八百萬,相當于我們多加了兩千五百萬產值任務!”吳愧回道。
秦舒淮聽到吳愧的話,基本上和自己猜測的差不多。
既然是指揮部要求,黃可臣也無話可說,只好沉默。
第二天,秦舒淮來到工地時,林強和張軍的挖掘機都準備好了,他們兩人從50號墩劃分,一個向大里程施工,一個向小里程施工。
上午八點三十分整,在爆竹聲中,兩臺挖掘機開始動土,開挖承臺基坑。
“林工、張工,你們必須嚴格按照我說的,開挖基坑按標準放坡,挖出來的土方,打方成堆!”秦舒淮鄭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