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總,這不公平,項目部工程部只有三名副部長,老任他先選,我肯定搶不過!”魏成祥不依了,向秦舒淮訴苦。
“那沒辦法,你可以選其他成員嗎,對了項目部除了工程部和財務部的成員不能動之外,其他部門的負責人,也可以選擇。”秦舒淮想了想,還是覺得要給這些人一個機會。
畢竟干項目部部門負責人,和工區的領導班子成員,待遇相差不大,權利卻完全不同。
“不過我提前說一句,選這個人擔任某個職位,一定要考慮這人是否能勝任這個職位。當然,不一定這人全方面都要滿足要求,比如這個人有這方面的潛力,你們覺得提拔他到某個崗位之后,他能很快適應,這個跟關鍵。”秦舒淮不忘提醒一句道。
“有些職位,你們覺得子公司內部,真沒人可以勝任,那就空著,我會去調人過來!”秦舒淮道。
如果能力有限,強趕鴨子上轎,未必是好事。
任寧和魏成祥微微點頭。
“這樣吧,你們把你們需要的人寫在紙上,現在子公司成員不多,你們選的人,只能是剩下成員的一半,除了寫出選出人員名字外,還要寫出擬定的職位,給你們十分鐘時間,同工區互相之間可以討論。”秦舒淮道。
雖說是同工區討論,其實無法就是工區經理和書記一道商量。
在任寧和魏成祥各自討論的時候,秦舒淮、李清超和孫鑫林坐到另外一側,討論接下來的事情。
雖然組建了工區,但是他們的事情,一項也沒少,很多事情還是要他們親自去負責。
十個來月時間,完成如此多的產值,可不是鬧著玩的。
除此之外,還有四電和鋪架項目部進場,這一切的事情,都需要安排,秦舒淮事情不少。
“秦總,項目部還要增加兩位副經理,監管兩工區的生產,相當于指揮部的指揮長!”李清超建議道。
秦舒淮和李清超肯定沒時間去管現場施工,項目部要掌握現場情況,還得靠項目部的副經理,調兩人過來,一點也不為過。
“我知道,現在分公司改革剛穩定下來,大面積的人員調整已接近尾聲,一次性需要近三十人,這事不是這么好辦。”秦舒淮道。
其實三十人不多,關鍵在于,秦舒淮主管的子公司模式和分公司不一樣,能否找到同意子公司模式的三十人,才是關鍵所在!
“找周總也許能協調過來。”李清超道。
“嗯,我先找周總吧,實在不行,我找集團公司!”秦舒淮道。
為今之計,秦舒淮短時間也找不來人,但是工期如此緊,人員不足,根本無法滿足大面積施工。
更何況下面還有施工隊進場問題,都要安排好。
二十分鐘很快過去,任寧和魏成祥都將自己需要的成員和安排的職位寫在了紙上。
秦舒淮對比了一番,發現重復的人員占據八成,還有一些成員,兩人都沒選,其中包括個別的部門副職。
其實這次兩人選擇工區成員,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看出,子公司哪些人員受關注,至于都沒選的成員,普通職工還能理解,畢竟只能選一半成員,對于部門副職,便說面一些事情了。
眾人經過一番商討,中間免不了討價還價,足足花費一個小時,才將雙方的成員全部分配好,即便這樣,各崗位依然人員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