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公司能夠在技術上面實現創新,那他就會比其他品牌更具競爭力。
帶著這種想法,很多公司便會在這個時候,開始了一輪又一輪,以技術創新為噱頭的概念大戰。
其中,這個光觸媒空調便是其中一個有名的例子。
跟這個相似的,還有什么無菌冰箱,數字彩電等,這些都是噱頭來的。
無菌冰箱的概念出來后,他們說是冰箱進入綠色時代的標志。
其實就是在冰箱的塑料部件上注入一些藥劑,成本十塊錢不到。
靠著這個技術概念,他們就可以把冰箱的整體價格,抬高兩百元左右。
還有什么環形立體風空調,說是大企業在空調研發上投入上億元,才開發出來的專利產品。
其實就是在風葉上裝了一個定時器,讓他定時上下左右變化而已。
憑借著這些概念性的簡單技術,這些公司在初期確實賺到了不少的錢。
只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這些東西買回家總是要用的。
只要一使用,馬腳就直接露出來了。
消費者們一用便發現了問題,這結果自然是不用多說的。
這些東西,眼下可能覺得只會出現在小公司身上。
其實國內的那些大公司,境況也是差不多的。
現在如今華夏最優秀的家電企業,也沒能在核心技術上有什么厲害的突破,依然還受制國外企業。
甚至很多大公司想在這方面下功夫,卻被大環境的限制。
這就是所謂劣幣驅良幣,最后搞得有理想的大企業也只能與之同流合污,和光同塵。
這其中,海爾的地瓜洗衣機便是一個很經典,很著名的事例。
話說有一次,張瑞明到川省農村去考察。
他發現當地農民用的洗衣機,排水管經常被泥污給堵住了。
一問之下,他這才知道農民買的這部洗衣機,洗衣服的同時,還用來洗地瓜。
現在聽來,這事有點魔幻。
可是在那個年代,卻是真實發生的事。
張瑞明在知道這個情況后,便回去跟科研所的人員說了說。
農民用我們的洗衣機洗地瓜,把排水管都堵住了,能不能想辦法解決一下這個問題。
科研所的一位小伙子對張瑞明說,洗衣機是用來洗衣服的,怎么能用來洗地瓜呢?
張瑞明卻說,農民現在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
這個信息是用金錢買不到的,你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研制出一款能洗地瓜的洗衣機。
到時候投放到市場上,銷量肯定不會差。
研發部門在接到這個任務后,也是集思廣益,用了短短一個月,研制出了全球第一臺地瓜洗衣機。
其實解決的辦法很簡單,科研人員在洗衣機上裝了兩個排水管。
一個粗一點,一個細一點,洗地瓜的時候用粗的,洗衣服的時候就用細的。
后面,海爾又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研制出了洗龍蝦的洗衣機和打酥油的洗衣機。
按理來說,這聽起來很搞笑,可海爾是真真實實的開搞研發。
一個產品,要能解決顧客的難題,這也是研發的一個方向。
可惜的是,海爾這種創新精神并沒有得到延續。
在那段日子里,海爾的地瓜洗衣機,是傳媒津津樂道的創新故事,甚至被寫進了大學教材。
當然,是反面教材。
喜歡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重生:回到1991年當首富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