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要失敗。
成在基皺眉良久指了下;“我也算是閱人無數了,可是我真就看不懂你了。你為什么就如此聰明,在問題上一針見血。”
蕭鈺淡然一笑;“我不注重權利,這些權利我早晚要交出來的。所以我看看問題就比你們要通透。而你們注重的是權利。”
蕭鈺示意小玉兒弄點酒菜來。
他準備跟成在基好好說一下。
哎……
這就是區別吧?
蕭鈺注重的是底層百姓利益的同時,也要兼顧一下富人的利益,而自己效忠的,卻是江南商人地主官僚的利益。
“你我其實都不是真的效忠皇帝,而是效忠自己代表的那一方利益而已,不過你怎么不想一想,富人有多少,大明貧苦百姓是有多少呢,最終失敗的注定會是你們,這是逃不了的。”
蕭鈺端起酒杯;“我還從來沒有聽說,誰跟百姓作對,最終能有什么好下場的。”
土地改制開始全面進行了。而也就在這開始的兩天前,李琦、顧成以及七八個官員突然離開京城。
對于這群人的離開,蕭鈺示意沿途不要進行阻攔,讓他們走。
藩王這一次很規矩,也不知道是代王一家的死讓他們擔憂,還是怎么回事,一個個都老老實實的將一切吐了出來。
這到是蕭鈺最樂意見到的。
各地州府牽頭,錦衣衛、衛軍協助,根據人口多少來進行劃分,至于分籍而管的制度,其實早就已經分崩離析。
蕭鈺根本就沒按照什么戶來劃分,只要你要是大明百姓,我就給你土地。
當然,不能隱瞞不能作假,一旦發現,減半處理。
這種事,蕭鈺交托給了成在基和彥如喜,他們是這方面的老手。
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另外一件事。
兵改。
大明一直來實行的是衛所兵制度,當兵的一輩子當兵,下輩子接著當兵。當官的世世代代都當官。
剛才是這是沒有問題的。可是隨著時間的發展,這事就變了,甚至會出現,當官的是草包一坨,而士兵到還是將才。
就孫城的錦衣衛,世襲千戶的就有多少。
真他么要命。
朱大爺的目光短淺注定要為他的后代整出問題來,
就跟藩王一樣,明處大明要養育的也就是七八十個人,這用全國力量來樣這點人,就留一毛,可老朱家太能生了,到現在上百萬人了。
這群不干事還他們到處搶奪土地的,簡直就是大明的毒瘤。
衛所也是一樣。
早就不行了。
因此自己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改制。
從此不在進行衛所制,而是進行歷經數百年后最為成功的募兵制。
朝廷招兵,不再是以往的戰時為兵,平時為民。當兵的那幾年,你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訓練。
裝備,大明出、軍服,大明出,退役后你拿錢回家,若遇戰爭,另算。
橫豎一句話,改掉。
只是,還沒有等到蕭鈺召集盧象升、孫傳庭關內一些將領商議這事。
北面卻是來了情況。
皇太極這貨準備對高句麗進行親征。打算徹底解決高句麗的扶桑以及高句麗殘軍之間的隱患。
這不是一個小事,蕭鈺決定親自卻處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