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苦惱是不知道如何發掘金山,但方既明的苦惱是,他知道金山在哪,卻買不到自己的鋤頭和鐵楸。
換句話說,就是方既明缺乏啟動資金。
很多人會說,創業需要錢的嗎?需要錢的那都不是創業!
呵呵,相信這句話的人都死了,要么半死不活。
然而就有杠精出來了,說誰誰誰倒賣火車皮,賺了第一桶金;誰誰誰通過關系建起了外資商店;誰誰誰又利用政策空手套白狼了……
這里很多人有一個誤區,任何一個創業,都需要資源。你可以不需要錢,但人脈不是資源?你占據了生產資料不是資源?你懂得利用政策這不是你的個人頭腦資源?都是資源,資源不僅僅局限于金錢。換句話說,你擺個攤子賣麻辣燙都需要花錢買三輪、焊棚子、買爐子、買材料呢,何況是互聯網創業?電腦要不要?服務器買不買?燒錢怎么辦?怎么拉到融資?怎推廣產品?……這哪一步都是需要錢的!
哪怕能說會道強如上輩子的馬蕓,在推廣中國黃頁的時候,也是花錢做出了產品的。再說了,馬蕓再不濟,人家也在杭市有套房子。所以說,馬蕓不是白手起家。當然了,另一個小馬哥也不是白手起家,人家家庭并不普通。真正白手起家的,方既明上輩子就見到了一個,京東的東哥。當然了,后來東哥倒了也是因為白手起家,沒見過大蛇屙屎,被人坑了。
閑話少扯,問題在于現在的方既明是連一丁點起步資金都沒有。
哦,也不能說沒有,方既明記得他的儲蓄罐里有他歷年攢下來的一千多塊錢。一千多塊錢,在2000年的金華可能是一個普通職工三個月,甚至四個月的收入了。當然了,如果有人拿平均工資來說事,方既明也是沒得辯解的。因為2000年的浙省金華平均工資確實去到了八百多,浙省去到了一千。但是,平均能說明什么?偏差太大了,好比上輩子方既明和馬蕓,都能平均個人資產幾百億,問題是誰信誰煞筆啊!
工資,要看中位數。也就是說,把所有人的工資都排除了,排在中間的一個或者兩個,就是中位數。金華的工資中位數在2000年,哦不,應該是1999年的時候,是三百多。
看似一千多塊錢的購買力不差,能支付職工工資了,但實際上這點錢根本不夠互聯網創業燒的。因為這時候燕京、盛海、羊城、深城的工資水準,已經是真實達到了一千塊錢的水平。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方既明嘆了口氣,看著李宏放那躊躇滿志的樣子,不禁有點羨慕。要是他重生過來不需要高考的話,或許已經在創業的路上了吧?
把自己的小靈通號給了李宏放,也拿到了李宏放的小靈通號。
這個世界有意思的是,小靈通這東西因為資費便宜,居然比上輩子更快擴張開來。就算是在燕京信號弱得跟沒有似的,但也有不少人用。現在的小靈通不貴,也就兩千塊錢不到。這大概是燕京普通職工兩個月的工資了,但買一臺小靈通送800塊錢的話費,前三分鐘還特便宜,不少人就沖著這個來的。打個三分鐘電話,掐著表掛斷,覺得自己已經薅了資本的羊毛,開心得不得了。
但電信局那邊也笑得咧嘴,因為可以擠進移動、聯通的市場了啊,獲利居然也不差。哪怕只有有限幾個城市開通的小靈通服務,也能讓各地電信局自己截留小金庫了,活得那個美滋滋。要是全國鋪開信號發射器,呵呵,以移動、聯通現在那資費,基本上都要被搶掉三分之二強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