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正偉看出了導演的猶豫,問道:“要不要多拍一條?”
導演想了想,說道:“不用了,挺好。下一場吧,我們沒多少時間的。”
其實,彭正偉是看出了導演的詫異,也詫異方既明居然能充當潤滑劑,把原本還沒進入角色狀態的趙寅亮、高曼彤給帶入了角色之中。可能是因為方既明夠認真吧,哪怕是一個配角,也盡量在不遮掩主角光芒下,大放異彩。嗯,沒錯,紅花是需要綠葉襯托的。能做到金牌配角的,真的太少太少了。
如果不是方既明壓抑住自己表演的浴望,恐怕這一場戲早就被方既明一個人給挑穿了。這也是所謂的,配角壓過了主角。
其實這很悲催的,任何一個導演都不會容忍。
方既明也很有見地,壓抑住了自己想要飆戲的浴望,規規矩矩的把這場戲演完了。
彭正偉其實也有點傻眼的,昨天他才稍稍點撥了一下方既明,沒想到方既明居然這么快就領會貫通了。要知道,能做到這一步,只要題材量身訂做,撐起一部電視劇那是輕而易舉的。額,至于電影嘛,演技還是要差一點的。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演電視劇的演員,很難去演電影。
沒別的,這兩者之間其實要求都不一樣。電視劇的話,節奏偏慢,用劇情打動人就行了,也是所說的肥皂劇,演技不用那么苛刻。但電影,那節奏是偏快的,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觀眾與電影的距離拉近,然后營造出一種代入感。這也是為什么好電影看起來緊張刺激,全程無尿點的緣故了。至于文藝片,除了劇情問題,還是節奏問題。一些賣得好的文藝片,人家雖然是文藝片,可劇情節奏都非常合適,那怪不得大賣了。
接下來,就沒有方既明的事了。因為一部戲,主要還是主演,方既明在旁邊學習一下怎么演戲,但在現場看起來,他們兩個主角演得挺尷尬的。
這一天,劇組是給方既明算錢的。散場之后,導演的臉色并不好看。
方既明知道,這是因為這幾場戲完成的質量不高,好幾次NG重來的。沒辦法,都沒到及格線啊,交不了差的。這會的導演,還算有點節操,寧愿在前面花多點時間去磨,把演員的默契給磨出來。但實在磨不了,拍攝時間又緊湊的話,那就只能勉強拍下,利用前后鏡頭轉換的剪輯,彌補一下整體差距了。要是劇情辣雞的話,那這部戲是徹底沒救了,就算賣出去,也是砸招牌的。
拿了錢,吃著盒飯,方既明似乎有點明悟。
配角好當,也不好當。主角好當,也不好當。配角好當,是因為跑龍套真的很容易,沒臺詞,只是做動作,自然就行了。可攝像機懟到臉上,固定機位拍攝的話,走位、表情和臺詞就很重要了。這也是為什么中戲那邊把舞臺劇當做培養核心,因為表演是相通的,而舞臺劇只有一次的表演機會,在行業來說是最難的。配合走位、表情和臺詞,那難度堪稱五顆星。而中戲的演員,往往是演技全能的代表。
唯一的缺陷就是,中戲表演系的畢業生往往做不了主角。也不知道是不是詛咒,反正方既明是相信這個的。沒辦法,都特么重生了還能不信咋滴。
“想啥呢?”
彭正偉端著盒飯也坐了過來,問道。
“我在想,趙寅亮都算是家喻戶曉的電視明星了,拍電影應該也有人認識吧?為什么沒人請他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