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既明心道,怪不得之前那個演員不肯簽合同,還跟劇組鬧翻了,這樣苛刻的條款,誰肯簽啊?且不說錢少吧,還要跟你連續拍三部電影?哇,你當別人都是不用吃飯的啊?放著更多的片酬不賺,來你這行善舉啊?
“咳咳……”
正當中的導演有點臉皮掛不住了,他其實是來選角的,至于合同,那是影視公司的事。
資方代表用眼神詢問,非他不可嗎?導演一副我不知道,別問我的樣子。看到這資方代表就明白了,這事幾乎沒得商量。可不是么,請來的演員鬧翻了,趕拍攝進度的前提下,要臨時臨急的找一個演技好,又便宜的演員,恐怕就方既明最合適,最出色了。還想著用以前的合同,人家也不是那么好騙的。
這不,一看人家那不緊不慢,一條條仔細看的態勢,就應該知道對方不是菜鳥。要是菜鳥的話,什么賣身契,什么霸王條款,全都不看的,興沖沖就簽了。簽了之后,后悔了也沒地方哭。
沒辦法了,資方代表只能硬著頭皮說道:“那依照你的意思?”
“加幾個字吧,在片酬同等的情況下,優先選擇你們影業公司的非主演角色。”方既明也不想做得太絕,畢竟這個潤寶影業也是國內前十的影視公司了。幾乎每年,都會有幾千萬的大手筆投資。別小看這會的幾千萬,要知道上一年的中國票房冠軍也就一億多罷了。投資電影,起碼要比實際成本翻三倍才能回本,超過三倍的部分才是賺的。也就是說,投資超過三千萬的電影,大部分都是仆街的。
你想想看,一部電影的成本,票房翻三倍才能賺,三千萬投資的電影,有幾部票房過億的?
要是沒有過億的票房,只能寄希望于東南亞、霓虹和棒子國那邊的電影市場了。如果發行能力不夠強大的話,一樣是血本無歸。電影,就是高風險的投資行業。有成功的案例,更多的是常人看不見的累累白骨。
當然了,號稱投資三千萬的電影,實際上投資超過兩千萬已經很了不得了。真正投資三千萬的電影,會號稱投資五千萬的。這跟古代打仗一樣,明明只有二十萬人,卻號稱八十萬人馬,以壯聲勢。沒辦法,電影除了拍攝,還要宣傳的。不宣傳,鬼知道你的電影上映了啊?所以,很多時候,電影成本有相當一部分進入了宣傳渠道里面,這也是算在成本里面的。
甚至上輩子,有的電影號稱投資了幾個億,一半是投入到了宣傳和搶奪排片當中。另一半呢,大頭給了小鮮肉和其他人的片酬,至于布景、特效、演技、劇情什么的,都差得不忍入目。這樣的電影,再多的粉絲都捧不起來。
這么說好了,粉絲電影,也就《小時代》系列靠著搶先吃螃蟹的優勢,賺到了錢。《小時代》系列后面的小鮮肉、小花旦電影,全都仆街,無一例外。只要是沒演技,沒劇情的電影,觀眾是會用腳投票的。很多人要說了,《少年的你》不是大獲成功嗎?嗯,你捫心自問一下,里面的演員,演技不棒嗎?劇情不好嗎?電影寓意不深刻嗎?所以人家成功了,很難理解嗎?
還是的,電影特效不特效,其實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你要是有劇情,有演技,別說沒特效了,哪怕你布景簡單至極,一樣是神一樣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