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也是小鮮肉經濟興起的一個技術原因。
畢竟試錯成本低了嘛,小鮮肉的演技不行,就靠剪輯,靠后期,靠濾鏡,靠特效嘛,多大的問題?再不行,摳圖!反正怎么賺錢怎么來。
于是乎,小鮮肉電影從賺錢到炒糊,不過短短幾年時間。
再看看有志于沖擊高票房的電影,沖擊好口碑的電影,哪一部電影會啟用小鮮肉?基本不可能的。就算有,也不會是主演。
說穿了,就是小鮮肉的演技不足以挑大梁。
德不配位,必遭其殃。
哪怕是于洋,方既明給的角色也不算太重要,就這樣還不斷NG。要不是有方既明在一旁示范,他現在還找不到感覺。
別說于洋了,就連單夢菲和陳璐也是如此。
也正是因為這樣,方既明導演的權威才算是逐漸樹立了起來。五天過后,總算是完成了一半左右的進度。前期進展太慢了,導致周末需要大家用兩天時間來拍戲。
然后,于洋、單夢菲和陳璐三個人總算體會到了片場的殘酷。
演員不是那么好做的,很多人只看到了演員的光鮮的一面,卻沒看到演員辛苦的一面。
然而呢,很多人覺得,如果片酬那么高,辛苦一點算什么?嗯,方既明也是這么想的。拍電影辛苦點算什么,有錢賺就好了。方既明是為中國的科技未來在拍電影的,不是為了成名拍電影的。這么一想,方既明頓時覺得高大上了許多。
其實吧,方既明哪里能沒有點私心呢?
成名就是方既明的私心,也是胡燕蘭的私心。
所以,其實拍電影,方既明還是挺舍得的。在公司資金不多的情況下,還是抽出了三十萬來。
“五六萬啊!”這個老師嘆了口氣,說道:“你爸媽賺這五六萬不容易啊,你就不替他們想一想?你這電影上映,能回來一千塊錢嗎?”這是老師的金玉良言,因為他看過太多太多畢業作品在北電的倉庫里吃灰塵了。這些作品,別說回本了,連一毛錢都沒賺到。
方既明想了想,說道:“還是挺容易的啊,分分鐘就幾百萬上下,幾十萬的成本不算什么。”
老師:“……”
然后很生氣地說道:“就算你爸媽能賺那么多錢,你就能胡亂揮霍了?”
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其實我只是想演戲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