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董,這不是開玩笑的,金森的實力你我都知道,雖然他轉行拍商業片了,但是《看不到的戰爭》其實藝術性很強的……”黃利成以一個業內人士的眼光來看,確實如此。
方既明就奇怪了:“黃董,你憑什么認為商業片就無法獲獎呢?”是啊,誰給黃利成灌輸這樣觀念,造成這樣的錯覺?
黃利成啞口無言了,然后才說道:“這不是約定俗成了嗎?!”
是的,自從中國的藝術片在戛納電影節上獲了金棕櫚獎之后,這就約定俗成了。再看這些年獲獎的電影,也是藝術片居多。
方既明樂了:“黃董,好電影為什么要分藝術片和商業片呢?你還是混淆了概念。放心吧,對方成不了氣候,我這反倒是有希望獲獎的。”
黃利成半信半疑:“今晚就頒獎了,你真的有把握?”
方既明說道:“把握?誰敢說有把握啊,評選權都在評審團那里。”方既明也明白,評選電影什么的,都是主觀性很強的。為什么中國的藝術片容易獲獎?除了暗符評審團對中國的印象之外,更重要的是藝術片沒有輸出太多價值觀。
中國的價值觀,和西方的價值觀那是大相徑庭的,想獲獎太難了。
特別是商業片,比如中國觀眾認可的電影,和西方佬認可的電影,基本沒太大重合,除非是無腦善惡打斗加上一點點簡單道理的影片。比如上輩子的漫威電影,DC電影之類的,就是如此。看了這類電影,你只會覺得——好爽,但是有觸動心靈深處嗎?似乎也并沒有。
反而是《泰坦尼克號》之類的電影,卻成了全人類的追捧——因為人人都渴望愛情。
道理很簡單,但拍出來很難。
畢竟你是想要獲獎,還是想要票房呢?
這年頭還好,觀眾沖著你獲獎的名頭還買賬。但再過幾年,獲獎的中國電影多了,哪怕是奧斯卡金像獎提名,都未必能勾得起觀眾進電影院一看究竟的浴望。很簡單,因為中國人自信了,他們知道,中國價值觀和西方價值觀格格不入,何必強求別人任何自己?
渴望別人認可自己,那是弱者。強者都是——你認不認可,我都在這!
所以,方既明送電影去評選,不過是為了票房而已。是的,他就是這么膚淺,現在還需要一個獎項給電影貼金,也需要一個獎項給自己塑造金身。
黃利成就不明理解了:“萬一要是不獲獎呢?!”
是啊,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方既明想了想,說道:“不獲獎也沒事啊,最多就是海外票房受損,國內沒法獲得更多票房而已。”
黃利成:“……”
好吧,方既明說得太有道理,黃利成都沒辦法反駁了。
于是,2月18日的夜晚,就這么悄悄來臨了。
而緊張等待消息的黃利成,卻熬夜到凌晨,只想獲得第一手信息。
喜歡其實我只是想演戲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其實我只是想演戲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