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電影節,歐羅巴的電影圣地之一。
雖然說比不得奧斯卡金像獎,但那是獨一檔的存在,柏林電影節是次一檔的選擇。當然了,歐羅巴三大電影節里,柏林電影節可以說是最弱勢的存在。因為,柏林電影節始終固執自己的路線,并不曾有半點更改。
可以說,歐羅巴三大電影節口味都不一樣,柏林一向偏愛正治性的電影,威尼斯則對那些云山霧罩根本看不懂的藝術片青睞有加,戛納包容性比較強,把商業和藝術性結合得很完美。
但從去年開始,也就是新世紀開始,柏林和威尼斯完全走起了小眾的藝術性電影路線,似乎非得把藝術進行到底一樣。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中國地下電影爭著搶著送電影來參選了。畢竟,一旦獲獎,那就造就了一批名導和影帝影后。這么高的性價比,再加上也不用多少成本,何樂而不為?
等成名之后,那自然就好轉行拍商業片了,到時候名聲有了,鈔票也有了,美滋滋!
如此曲線救國的道路,上輩子還真的有不少人成功了,比如賈樟柯、王小帥、李安、余男、廖凡等等。
可是這種完全拋棄市場,不跟好萊塢玩耍的態度,也讓這兩大電影節的曝光度和商業性越來越低,影響力也是大不如前。
反觀戛納,對好萊塢電影人來者不拒,每年都有成打成打的明星來捧場,聲勢浩大,頗有歐洲第一電影節之勢。
方既明暗自打量著柏林宮那百年建筑,感覺這就像柏林電影節一樣,是個固執的老頭,經歷了漫長的歲月,猶如失去了銳志,反倒對藝術流連忘返。很快,方既明被柏林電影節的節目打斷了思路,他知道,很快正戲要開場了。
嗯,柏林電影節跟所有電影節一樣,開幕式很簡短,分為兩種參賽方式。一部分是自己報名參展,一部分是主辦方邀請。但閉幕式才是重點,因為這會到了頒獎時間。沒錯,在閉幕式開始前,通常主辦方會提前跟某些劇組打招呼,挽留一下,這說明你很有希望得獎。沒被挽留的,還是知趣的卷鋪蓋回家吧,基本沒希望了。
是的,方既明在閉幕式開始之前,就接到了主辦方的電話,對方非常客氣地用英文對方既明說,希望他參加閉幕式。
也正是因為這樣,方既明才能拿到四個座位,不然你以為什么阿貓阿狗都能進電影節主會場的嗎!
很快,時間來到了七點,頒獎開始了。突然,燈光微暗,場內漸漸安靜了下來。一個方既明不認識的主持人上臺,嘰里咕嚕地說了幾句開場白后,吳天宇也連忙同聲翻譯。接著,就是評審團亮相了。
本次評審團主席是比爾,一個美麗間佬,是好萊塢很有影響力的電影人之一。曾經擔任過美麗間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席,是的,就是大家熟悉的那個“奧斯卡評委會”。現在,柏林電影節也邀請他來做評審團主席,就是看重了他在電影界的影響力。
比爾是一個滿頭卷發的高大男子,很嚴肅的樣子,說的話不多,反正方既明一句都聽不懂。
等比爾說完之后,頒獎典禮馬上就要開始了。
不得不說,國外的電影節就是會玩,一開始就是什么“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一串串的名頭,別說方既明他們了,就連正宗的老外聽了都一頭霧水,只知道是一個獎項。好吧,管他是什么獎,獲獎了就不會顆粒無收了。
接下來,是什么“卡里加利獎”、“CICAE獎”、“沃夫根史道獎”、“泰迪獎評審團大獎”……一堆花里胡哨的獎項。方既明心道,這都是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