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方既明“年少成名”會張狂的話,就不會只待在校園里了。那方既明會到處做宣傳,努力去提高《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票房,好好地刷臉。要知道,《這個男人來自地球》因為獲得金熊獎,把上映日期從20天,直接延遲到了40天。如果方既明親自宣傳的話,那票房是真的會爆的。
可惜,方既明并不想這么做。
在方既明看來,該做的都做了,何必再強求呢!不得不說,有時候方既明就是有點“佛”。
其實吧,方既明是覺得自己出去玩了這么多天,感覺有點荒廢了時光,所以想趕快把劇本搞出來。
是的,方既明要拍的第二部電影,是愛情片。
親情、愛情是人類永不變的兩大主題,也是誕生經典電影的主要題材。
至于喜劇,那太高級了。
很多人覺得喜劇不是很低級嗎,是個人都能拍。
對,有這個錯覺是正常的。確實很多喜劇片是粗制濫造的,但拍得好的喜劇,比拍正劇難多了。笑點密集,不強行撓觀眾的咯吱窩,夸張但不做作……這些能做到,這喜劇必定成功,但花費的心思,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好比上輩子,方既明看到王晶接受采訪時說,他剛剛出道時是在公司寫笑話,憋的段子是哭著憋出來的。
喜劇的背后是悲劇,很多喜劇大師日常生活中都是不茍言笑,甚至有抑郁傾向。這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很撕裂,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拍不好喜劇。
方既明呢,并不是真正的喜劇人,他只是搬運工。但做搬運工之前,也得掂量自己的分量。于是,方既明選擇了愛情喜劇片這個題材。是的,拍的是低成本愛情喜劇片——《我的野蠻女友》。
不得不說,棒子國的愛情片確實獨樹一幟,這一點必須承認。哪怕后面各種雷同橋段,什么白血病,什么車禍,什么奇跡……也瑕不掩瑜。當然了,方既明還能拍《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不過這是第三部電影了,方既明打算拍得再好點才用這個劇本。
為什么選《我的野蠻女友》呢?
是的,成本低,而且效果好。但選角也很重要,畢竟有一場戲必須是男主背著女主,要是女主不高大些,身材不好一些,就體現不出男主的辛苦,也就沒有了戲劇沖突制造的喜劇感了。
秉著致敬原著的原則,方既明的劇本只進行了稍微的修改。
其實吧,像警察查房這種事,很多人都能會心一笑的。不僅是棒子國有,中國更多。
比如介紹相親這種事,中國更普遍。還有大學戀愛這種事,雖然老師不提倡,但社會風氣已經有了。
所以說,這部劇很適合“中國化”,比《這個男人來自地球》的工作量小多了。這一次,方既明打算盡量少的麻煩學校老師,畢竟他已經出名了,這片酬是給呢?還是不給呢?上一次老師們友情出演,方既明也是給了片酬的,但太少了,不好意思再找他們了。
再者,這是愛情喜劇片,找老師不太好——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放下形象。
方既明想了很多,包括用原先的主題曲《Ibelieve》,還用一些上輩子的流行歌曲,比如《情非得已》什么的。流行曲加流行電影,這一個絕配組合,方既明相信會擦出更大的火花。至于地鐵的戲,燕京的地鐵需要到深夜才能拍,不知能不能協調得了……
正想著的時候,突然傳來了敲門聲。
孟光熙還在拉片呢,聞聲放下了耳機,嘟噥一聲:“難道是老于和老林回來了?”